采访中,曾遭遇过3万美元坏账的唐山亚奇商贸有限公司经理王冬菊说,加入出口信用保险不到2个月,自己的业务量就出现了增长。王冬菊投保的是信保系统专为中国企业量身打造的“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e计划”,利用网络就可以完成申请手续,操作简便、费用优惠。
不过,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中央政策性资源,在河北省出口企业中,出口信用保险却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据统计,目前全省只有400家外经贸企业参加了出口信用保险,不及有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零头。在同比增长近1.5倍之后,河北去年才实现承保金额23.1亿美元。“在河北,行业重点企业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性较高,占出口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使用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据河北信保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省48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中,已有32家受惠于信用保险政策支持,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据介绍,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把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严峻形势下六项稳定外贸措施的第一项,温家宝总理也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
笔者注意到,自去年7月省政府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秦皇岛、邯郸等市已分别同河北信保签署了同类协议。
一位经济界人士指出,河北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资源,产业、金融、外贸、财税政策协调协作有待进一步深化,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扶持,形成合力,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3 “有所保有所不保”择优选择受惠企业
“我们希望借省政府出台意见的契机,让出口信用保险为河北出口增长发挥更大作用。”谢志斌认为,当前首要任务是“增量”,即通过扩大对出口企业和出口贸易的覆盖率,用足政策资源,来促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
据了解,作为一种推动外经贸发展的手段,今年1至9月,河北信保已实现承保金额29亿美元,全年承保金额有望接近40亿美元,按照商务部计算口径,这一规模预计将直接拉动出口约27亿美元。“按省政府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力争到‘十二五’中期,出口信用保险对外经贸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达到20%,同时对全省一般贸易出口的覆盖率达到25%以上,对出口贸易融资支持的比例达到30%以上。”谢志斌表示,届时,将对河北的出口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不过,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口信用保险也不是什么都保。”谢志斌表示,河北信保组建不足一年,一直坚持引导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原则,实行“有所保有所不保”。
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是河北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其表现为优势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突出。
【责任编辑:丁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