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老人组班“抢救”冀南皮影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 通讯员常虎涛)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孙悟空、红孩儿、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在灯影下闪耀登场,幽默风趣而口语化的对白,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怀调,让台前的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是近日成安县老年皮影剧团在西姚堡村演出时的一幕。

    皮影戏曾是四五十年代河北农村最流行的民间艺术,据传,北京宫廷皮影传入冀南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冀南皮影,曾有过“北有唐山,南有邯郸”的美誉。2006年,冀南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至今日,冀南皮影却陷入尴尬的生存境地,濒临失传,为拯救这一民间艺术,邯郸市成安县十几位老人组班在农村巡回义演,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74岁的申国瑞老人是这个班组的创始人,他说,皮影属于口传心授的艺术,现在很多皮影尚在,但艺人已去。尚在的几位皮影艺人中有几位因年事已高而无法出演,现在能演出的就剩下他们这几位老人了。

    “我还是小时候看过皮影戏,现在能再次看到皮影戏演出我太高兴了,许多年轻人和小孩子都感觉非常新奇,非常高兴。”西姚堡村民郭清元说。

    为让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成安县把北漳学校列为皮影戏培训基地,学校把对皮影有兴趣的孩子集中培训,孩子们利用周末到学校跟着老艺人练习皮影的基本手法。“太好玩了,我练习的影人是孙悟空,专门打妖怪。”北漳学校学生贾天亮高兴地说。

    申国瑞老人介绍,为给皮影艺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他们还对一些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改编,把农村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故事编成皮影戏,用古老的文化演现代戏,受到观众的欢迎。近年来,他们不停地走乡串村义务巡演,一方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寻找接班人。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20多名年轻人跟着他们学习皮影戏。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