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增加经济的“绿色”含金量
“产业结构、地理环境、权力掣肘都不能成为石家庄城乡环境持续恶化的挡箭牌,如果急功近利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将会为环境灾难埋下伏笔。”石家庄知名博客主石门捕鼠犬在其博文中痛心疾首地说,城市在发生巨变,但这个过程中的痛苦能不能尽可能的短些弱些!少些灰尘,少些异味,少些噪音,我们会更爱这座城市。毕竟这里是我们难以割舍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热土。
据了解,石家庄产业结构偏重,高排放行业比重较大。工业产值排名前十的,钢铁、热电等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8%,但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却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排放量的94.6%和98.5%。
对此,河北绿色知音协会负责人的张忠民认为,30多年来,石家庄的经济获得了超常的增长,全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为这种增长方式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这些年石家庄的GDP的确在增长,其显性效益是拉动消费、就业、推动市场运转,但也存在隐形损失,比如环境污染、健康舒适等,这些代价抵消了部分GDP的增长。”张忠民说,经济建设应该以一定的环境为依托的,保护好环境的经济,其才有更足的“含金量”。
数字:
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一级优0天,二级良22天,三级轻度污染40天,四级中度污染59天,五级重度污染46天,六级严重污染45天,优良率10.4%。
监测显示,2013年1月—8月,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一级优0天,二级良也仅为26天。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杨佳薇 李春炜 实习生 杨娟
【责任编辑:李莎】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