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快的打车与“大黄蜂”在上海联合宣布推出“商务专车”服务,即商务专车+出租车综合出行模式。在软件中,用户简单操作几个步骤,即可在四种车型里选择下单。系统后台会将用户的碎片化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在短短数十秒内根据时间、地点匹配订单。“大黄蜂”CEO黎勇劲表示,这种出行模式既增加了高峰段的运能供给,又根据用户的不同出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快的”与“大黄蜂”对汽车租赁市场的切入,似乎打破了打车软件纯靠输血而活的僵局。
能否“和解”?——两强相争,也不排除合作可能
打车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使用问题。
“在路上有空车,有时人家看见你根本不拉,也不停,我觉得比原来还难打车了。”省会一位上年纪的市民表示。
几位司机也表示,为获得更多的奖励,并不愿拉在路边招手打车的人。
“在出租车这样一个涉及社会公共资源的行业,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协调。”崔巍认为,未来,两强相争的同时也不排除有合作的可能,阿里和腾讯之前就有过联手成立财产保险公司的先例。
在崔巍看来,目前打车软件最大阻碍是人们早已形成的路边招手打车习惯,如何使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接受并习惯软件打车这种新型生活方式,需要软件厂商在服务上寻求创新,而不是想方设法把对手“干掉”。
补贴退场,是不是打车软件会受冷落?
崔巍认为,假若补贴等优惠政策撤出,整个市场并不会如大家所担忧的一样倒退。相反,由于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司机、乘客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了补贴,大家仍会选择使用这个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寡头们“烧钱”的玩法一定是短期、阶段性的,当市场成熟起来,移动支付用户习惯也形成得差不多了。
【责任编辑:王春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