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通讯员 时爱民
花白的头发、四季不离身的工装、褪色的帆布鞋,还有随身相伴的“宝贝”——工具袋。近日,在国家电网高碑店市供电公司,笔者见到了刚刚被评为“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的该单位职工李彦明。
据估算,从1971年上班至今,李彦明在44年的时间里,靠着精打细算,给单位节省经费100多万元,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眼里的节约明星。可谈到自己的荣誉,正在维修空调的他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做得还很不够,公家的家底,得靠我们大家珍惜和积累才能厚实啊。”
大库房简直是“聚宝盆”
在很多人心目中,供电公司家大业大、不愁钱,在电力施工现场,丢弃点线头、螺丝等东西也不算什么事。可李彦明不那么想,在他眼里,只要用对了地方,一段电线、一颗螺钉、一滴机油都是“宝贝”。所以,从年轻时起,李彦明就养成了“拾破烂儿”的习惯。
在李彦明的工作室,里面的“宝贝”可谓琳琅满目。已经“下岗”的废旧仪器卖破烂儿都值不了几个钱,可经过李彦明拆卸拼接,又面貌一新,重新“上岗”了。李彦明告诉笔者,除了工作室里修葺一新的“宝贝”,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仓库。
李彦明说的是公司大院角落里一处200多平方米的闲置库房,如今已经被他改造成了“材料供应保障基地”。走进库房,只见里面大到成吨重、小到不足几克的物件应有尽有。他随手从一张桌子底下拉出来几个装满螺丝、线头的铁盆,介绍说:“最早我捡的小东西都放在这些盆里。哪个班组、哪个科室缺个螺母螺钉啥的,大家都能从这里挑选到合适的。后来捡回的东西越来越多,几个盆子也不够用了,我就跟领导要了这几间闲置房,改成了大库房,现在公司什么仪器设备坏了,采购人员都要先过我这关,在我这儿找不到才去购买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