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古城
二
大名的地界,黄河走了,运河来了。所不同的是,黄河是纯天然的,而运河则是人类靠双手开凿而成的。
西汉以前黄河流经大名县境长达613年,黄河曾两次改道,终于在公元11年从大名东北决口后扬长而去,向南改道百里之外。
黄河走了,运河来了。所不同的是,黄河是纯天然的,而运河则是人类靠双手开凿而成的。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则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引水通航,直达北方的涿郡。作为卫运河沿岸重镇的魏州(今大名),别无选择地呈现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每日往来粮船、商船、水师船络绎不绝,各地货物都在魏州集散,销往各地。
唐中和年间,魏博节度使乐彦桢依西门外河门旧堤,扩建城池,扩建后城池从内向外有皇城、罗城、大城三层,皇城有南、北、东、西4个城门;罗城周长二十里,有南砖门、观音门、橙槽门、冠氏门、朝臣门5个门;大城亦曰外城,周长八十里,每面都有两个门。三道城墙宏伟壮观,魏州城成为当时除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外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密集,超过百万,富庶繁荣,闻名遐迩。公元753年大诗人李白来到大名,“青楼夹两岸,舟车日奔冲”就是对运河西渠车船往来、商贸繁华的描述。
大运河也是维系中央集权的政治纽带。但这条纽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像大运河一样蜿蜒曲折。至唐朝时,日渐崛起的北方民族契丹已经虎视眈眈伺机南侵,大名作为卫运河南北交通枢纽,军事作用日渐凸显。
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后,对内安民,百姓乐业,对外修武,北拒契丹,老百姓无不颂赞,并立碑纪念。而几乎与狄仁杰同期的名将郭元振(今大名籍人),一首《宝剑篇》受到武则天的欣赏,他出使吐蕃、镇守边陲、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等等,立下了不朽功勋。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军阀拥兵自重,公元8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背叛朝廷自称魏王,将魏州改称大名府。
五代时期,大名府成为河朔地区实力雄厚的藩镇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923年4月,李存勖在大名府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此外,大名府还曾作为后晋、后汉、后周的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