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为石家庄送来优良天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春炜)21日,今冬首场初雪随着小雨而至,在带给石家庄更多寒意的同时,也终于给石家庄天空“解了围”,让21日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起色,白天部分时段空气质量甚至达到了优。伴着冷空气的到来,石家庄寒意更浓,白天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早晨6时,省会的气温是1.9℃,之路一路下滑。据气象预报显示,22日省会降水将结束,天空状况较好,以晴为主,可是气温却依然在低位徘徊,最高气温预计仅为1度左右,最低气温预计将下降到零下4度,将是今冬以来最冷一天,提醒出行市民注意防寒保暖。
初雪随雨而至,气温一路走低
21日一早,石家庄天空就飘着雨丝,雨丝中似乎还夹杂着雪花,只不过,雪花似乎在跟大家捉迷藏,一落到地面就消失不见,融化成了水。
中午时分,雨雪时断时续,而下午14点多,不少出门的市民发现,绿化带、屋顶、车上也被白雪覆盖。“下雪了!”昨日下午出门上班的刘先生发现车顶上已经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雪,不禁欣喜地把手伸出来,迎接今冬的第一场雪。
其实,此次冷空气带来的降水从11月20日夜间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根据石家庄市气象台监测,此次降水的状态比较复杂,不仅有最初的降雨,还有稍后的雨夹雪,更有昨天午后的纯粹雪花。
而根据统计,省会平均初雪日期为11月25日,而今年的初雪比平均初雪日提前了四五天。
雨雪的到来,让石家庄显得更加寒冷,白天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早晨6时,省会的气温是1.9℃,之路一路下滑,15时以后就降到了冰点以下,而且没能成功“翻身”。。
寒冷的天气也让市民裹得严严实实。记者在石家庄街头看到,不少市民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骑车的市民更是用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太冷了,真该再穿多点儿。”市民张女士说,虽然穿着棉衣,但骑车子还是感觉寒风刺骨。
驱散雾霾,空气质量开始有起色
雨雪的到来虽然让石家庄寒意更浓,但也让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观。
监测显示,19日,石家庄的AQI指数日均值高达302,为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20日,冷空气的到来让省会污染水平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中度污染级别。21日白天,雨雪的到来,不仅让温度保持低值,也让AQI指数一路下降。
记者从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上看到,从21日1时开始,省会AQI指数下降到了100以下,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21日早晨6时,AQI指数下降到了50以下,达到了优级水平,同时,至中午12时的7个小时时间,空气质量一直保持“优”。之后,下午1时开始,AQI指数有所上升,但保持在了“良”状态。
对此,石家庄环保专家分析说,冷空气的到来打破了“静稳”天气的僵局,持续的降水加上有风,有效降低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降水能有效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加上有风,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都很强,加快了雾霾的扩散速度。”专家说。
霾散空气变清新,让不少市民欣喜不已。记者注意到,21日出行的市民中不少人没有戴口罩。“看着天空不是那么雾蒙蒙的,就没戴口罩。”市民张先生说,戴着口罩总觉得“憋”得慌。
22日、23日两天以晴为主,气温继续走低
降水并不会持续太久。根据监测,22日、23日两天,降雪会停止,天气转晴,但冷空气并没有离开,所以气温仍然很低。其中,22日的最低气温预计-4℃,23日则可能降至-6℃,最高气温也刚刚能站到冰点以上,徘徊在1℃左右。虽然天气愈发寒冷,不过,不错的空气质量也将延续。
22日,省会还将迎来“小雪”节气,此时节,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常伴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有关专家建议,大家外出时要加强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腹部,多喝水,尤其是梨水和蜜水,加强锻炼、调整膳食、荤素搭配,规律生活,保持个人良好卫生。
同时,专家表示,小雪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再加上人们穿的多,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的症状,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上火”了。为了防止“上火”,专家提醒市民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戒烟戒酒,适当多吃些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此外,还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