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气温骤降救助站四处寻找流浪者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闫漪)11月21日,唐山今冬首场降雪不期而至,纷纷扬扬的雪花 让气温随之骤降。昨日上午9点,唐山市救助管理站管理科科长刘佳和另外几位工作人员携带着棉衣、棉鞋等物品从救助站出发,沿街寻找在寒雪中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
施以援手却遭遇恶意拒绝的尴尬
上午10点50分,唐山市启新立交桥下,三名流浪人员在桥下蜷缩在被窝里,被窝的四周堆满了各种杂物和垃圾,桥虽然抵住了雪花的飘落,却难以抵挡寒风的侵袭。
据刘佳科长介绍,两周前,有热心市民拨打救助站的电话,希望救助站能帮助启新立交桥下生活着的三名流浪人员。“我们来后,发现其中一名腿骨折,我们本打算送他到医院就医,却遭到另外一名流浪人员的极力阻止,甚至用铁棍威胁救助站工作人员。”刘佳科长说,虽然没能救助成功,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会来看看这三名流浪人员,希望在他们有所需的时候提供帮助。
刘佳科长抱着棉被接近流浪人员。燕赵都市报记者闫漪摄
随着今冬第一场降雪的来临,唐山气温骤降,昨日上午9点,刘佳科长和站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携带着棉衣和棉鞋第4次来到启新立交桥下,当刘佳科长和工作人员抱着棉衣、棉鞋接近三名流浪人员的时候,其中一名流浪人员情绪激动,从被窝里掏出一个长约1米的粗铁棍,追赶并威胁救助站工作人员。
唐山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刘亚军在救助站已工作3年,小刘坦言,他是第一次遭遇如此有暴力倾向的拒绝接受救助站施以援手的流浪人员。
据唐山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苑立兴介绍,遭遇有暴力倾向拒绝接受救助是个别的现象,大多数流浪人员对于救助站的善意救助还是非常配合。
四处寻找可能露宿街头的流浪者
上午的雪一直没有停歇,记者又随唐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沿街寻找流浪者。“听说在新华道上锦江附近有一名流浪者,11月20日,我和苑立兴副站长过来了一次,但那位流浪者看到我们的车,收拾起东西就跑了。”刘亚军说,下雪了,天冷,还是要去看看这位流浪者。
但记者和救助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那位流浪者并没有出现。随后,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流浪乞讨人员露宿和起居的特点,沿街在桥梁涵洞附近,以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进行了寻找,但并没有找到流浪人员。“一旦发现流浪人员,我们会尽量劝其到救助站躲避严寒。”刘佳科长说,本着“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如果流浪人员不愿到救助站,救助站工作人员也会给他们留下棉衣、棉鞋等御寒的衣物,以及水、方便面和火腿肠等食物。
记者了解到,救助站的主动救助虽然一方面能为街上的流浪人员提供及时的寒冬援助,但由于流浪者居无定所、行动过于自由的现实,救助站救助车跑空车是常有的事情。
广大群众可提供线索帮助流浪者“回家”
据唐山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苑立兴介绍,入冬以来,唐山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冬季送温暖”活动,加大了流动救助的力度,先后接到救助站的流浪人员有7人,在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成功为他们找到了家。
据了解,唐山市救助管理站全天24小时值班,准备充足的热水、食物和救助包等救助物品,为来站求助者提供全方位的救助服务。
“救助站能为暂时找不到家的流浪人员提供温饱,是提供临时救助的地方,无法解决他们的长期生活问题,所以有些流浪人员并不是都待见这种送上门的救助服务,而往往只是领取棉衣、棉被、食物等救助物资,却不愿去救助站。”苑立兴说。
基于 “自愿救助”的基本原则,对于那些确实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救助站能够做的也只能是为他们提供御寒物品等。苑立兴说,救助流浪人员仅仅靠救助站主动救助,力量毕竟还是很薄弱,更好的办法就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提供流浪者的信息和线索。
天越来越冷了,如果您发现在寒风中露宿街头、捡拾垃圾的流浪者,请您拨打燕赵都市报热线0315-2340000或唐山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热线0315-2037110,让这些蜷缩于城市角落的流浪者回归温暖的地方栖息,度过这个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