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游赵州桥,除了李春,还应知道梁思成

2023-11-09 11:04: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游赵州桥,除了李春,还应知道梁思成

梁思成多方奔走呼吁保护赵州桥,并将其推向世界

河北省赵州桥景区自2023年11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一时间,这座千年古桥登上热搜。

我国古代先民在古建筑上的辉煌成就,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亭榭楼阁、宫殿、园林外,在桥梁建筑上的成果也是举世瞩目。其中,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无数次的洪水冲击,赵州桥依然挺立在河面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据一些研究者介绍,赵州桥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第一次见到赵州桥的梁思成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赞叹景仰不能自已。”

古桥寻踪

赵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古称赵州,据记载:“赵州古冀州之域,七国时赵所都也。”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赵州的地理位置日益显要。它“北为京辇屏蔽,南为河朔咽喉”,“被山带河形胜甲于天下……为股肱上郡,中原锁钥”。到了隋代,这里不仅是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农桑之地,丝织品闻名于世,还是东都洛阳通往涿郡以及东北诸郡的必经之地。

赵州桥老照片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当地俗称大石桥,关于其建造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林树涵《赵州桥建造年代考》、吴静波《赵州桥建造年代再探讨》两文通过古籍记载及赵州桥附近石刻碑文等资料分别论证了赵州桥的建造年代,经过多方考证,目前学界一致公认的年代为“赵州桥始建于公元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建成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即建于公元594—606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收录于《唐文粹》中的张嘉贞《石桥铭并序》,是最早记载赵州桥的历史文献,文中说“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赵州桥自建成之后的千余年间都一直被使用,桥上车马行人摩肩击毂,日夜不息。至今虽经多次修缮,但禁止车辆通行,作为文物观赏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古桥工艺

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式石拱桥,桥面两端宽9.6米,中间宽9.0米,桥拱跨度37.02米,矢高7.25米,矢跨比为1:5左右,这个矢跨比至今仍被许多现代拱桥所采用。

赵州桥在造桥工艺上,有一些人们意料之外的绝妙之处,人们称之为赵州桥“三绝”:

一是“券”小于半圆

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术语中,弧形砌拱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一般称之为“券”,这样的券大多采用弧线优美、完整的半圆形,由于赵州桥跨度比较大,如果按传统方式造桥,桥拱就高达18.5米,这样一来,车马行人通过就很困难。造桥者灵机一动,将桥拱改成截取一段圆弧的坦拱,以创新的方式降低了桥面高度、节省了石料和人力,同时桥体的弧线也更具张力。

二是“撞”空而不实

“券”的两肩叫作“撞”,普通石拱桥两肩的撞都采用石料填实,一般称为满肩拱或实肩拱。而赵州桥却独辟蹊径,在大拱的两肩对称设四个小拱,桥梁学者形象地称这种拱桥形式为敞肩拱,即是敞开肩膀,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省了180方石料,还使桥身重量减轻了约500吨,又可以辅助泄洪,削弱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更增加了美观性,使得大桥玲珑剔透,线条优美,可谓一举多得。这种敞肩圆拱,在西方到19世纪才出现。

三是洞砌并列式

赵州桥采用纵向并列式砌筑法施工,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米宽的大券,每道小券由43块1吨重大石连接而成,每一道都是独立的拱。赵州桥之所以采用并列式拱券,首先因为每道拱圈都独立成拱跨河,不受其他拱圈影响,若有一道损坏,整座桥还是安固异常,一道拱圈坏了也自可单独修理加固。其次施工时一道道砌拱,先砌中间一道,然后两旁可同时向外砌,桥逐渐加宽,用木材制作的“脚手架”,可以层层向外推移反复使用,若砌造过程中洨河突发洪水,已砌成的拱圈自可应对,但若采用纵连式的一道宽拱就无法抗拒洪水,之前建成的部分就必然前功尽弃。

为加强拱石之间的联系,拱石之间设双银锭形腰铁增加拱石之间的抗拉性能,同时这些腰铁又像是苍龙身上的鳞甲,起到了非常好的装饰作用。

当然,赵州桥精湛的造桥工艺还不仅限于结构本身,在栏板、望柱等附属设施上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造桥者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赵州桥桥面两侧各设21块栏板和22根望柱,中间是5块蛟龙栏板和6根蟠龙望柱,两侧为斗子禾叶栏板和竹节宝珠望柱。蛟龙栏板和蟠龙望柱上雕有56条龙,再加上主拱圈两侧各一蚣蝮(吸水兽),共计58条龙,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

赵州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处处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恢弘和博大精深。

一个人遇到一座桥

赵州桥在风雨中默默无闻地沉寂了上千年,直到有一天,它迎来了一个人。

梁思成(左)考察赵州桥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思成。在介绍赵州桥的时候,梁思成说:“我不是通过精研典籍,而是由一首妇孺皆知的民歌指引,发现了这座精妙绝伦的桥梁。”

“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高又大,天下闻名赵州桥,华北四宝耀中华。”这是一首曾经流传甚广的儿歌。它把华北平原上四大胜迹串在了一起。

1933年11月,梁思成第一次来到赵县,也第一次见到了歌谣里的赵州石桥。第一次见到赵州桥的梁思成,犹如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在考察报告《赵州大石桥即安济桥》中,他欣喜地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这一次考察赵州,不单是得见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并且得认识研究这千百年前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其经济聪明的控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赞叹景仰不能自已。”在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梁思成发表了关于赵州桥的长篇专题考察报告,为赵州桥的研究与保护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回到北京后,梁思成多方奔走呼吁保护赵州桥,后因“七七事变”爆发,梁思成的修桥计划被战火阻断。他的修复赵州桥的宏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实现。

把古桥推向世界

在回国后的15年里,梁思成考察了全国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筑,赵州桥就是其中的发现之一。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部书稿,赵州桥因为运用石料的特例,被收入书中。

1937年秋,他把赵州桥的英文论文手稿寄往剑桥大学。希望它能在美国发表。梁思成夫妇的好友——美国学者费慰梅,把论文交给了法国建筑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威廉·爱默生手上。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文稿,并仔细翻看了随稿子附寄的精美图画和照片。然后,他把手稿寄给了国际权威的建筑杂志《笔尖》,并附上了自己的推荐信。

在1938年一月号和三月号的《笔尖》杂志上,梁思成的论文分两次刊出,这也使得赵州桥第一次走进了西方人的视野。此后不久,梁思成的这篇文章引起了英国人李约瑟的注意。他说:“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公元610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李约瑟,是一位汉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战时的重庆,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他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并把这篇文章收录进自己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十八项就是弧形拱桥。正是这部轰动了西方汉学界的著作,把赵州桥真正推上了世界舞台。(燕赵都市报综合)

责任编辑:曹秦雨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