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胸科医院结核病科主任谢兰品介绍,近年来接诊的许多肺结核患者一确诊就属重症肺结核。此前他们都是咳嗽了一个多月,误当感冒治疗了很长时间,实在不见效才来医院就诊的,很多人都没想到会是肺结核。虽然经过多年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人们对结核病有所了解,但对结核病的危害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病人总数位居全球第二。我省是结核病疫情较为高发的省份之一。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专家提醒公众,科学认识结核病,走出结核病防治误区,远离结核病威胁。
结核病并没有走远
许多人盲目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历史,已远离我们这个社会。其实,目前在我国结核病仍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我国,仍然有不少结核病人未被发现,被发现的结核病人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治疗、延迟治疗、不规则治疗。可以说,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其中以肺结核病最为多见。结核病在过去又称为“痨病”,当时受医疗水平所限,得了“痨病”就等于得了绝症。上世纪中叶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许多人不再谈“痨”色变了。于是在人们意识中形成了“结核病好治”、“结核病已不多见”的错误印象,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其实,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增强,结核病传播更快、更广,治疗的难度也在增大。
咳嗽是肺结核最常见症状
结核病最多发生在肺部,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而咳嗽这个症状刚好也是感冒的症状,这就是普通百姓最容易耽误就诊,甚至拖很长时间不去医院治疗的原因。
其实感冒与肺结核的症状是有区别的。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几乎每个人全年都可发病。起病急,病程较短,一般1周左右。有上呼吸道症状,包括咽干、痒、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和咳嗽;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只是咳嗽,应该尽早上医院拍胸片。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发热3-5天,咳嗽、咳痰可2-3周。对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病程2-3周以上者,必须拍胸片。因为常见的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2-3周一般都好了,不好就需要考虑其他疾病。
有些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吸烟,平时经常咳嗽,所以对咳嗽习以为常,认为咳嗽是“很正常”的,根本不知道肺结核甚至肺癌已经悄然偷袭了。所以有这些症状的患者,一是每年应拍一次胸片,二是若咳嗽加重或出现其他一些伴随症状,应及时拍片,进一步检查。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不少结核病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不适症状在短期内消失了。有些患者以为病好了,就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谢兰品说,其实结核菌是相当顽固的一种细菌,尽管在用药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可被杀灭,但少量非敏感菌可能依然存活。因此,结核病患者应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一般为6~9个月,以达到治愈和减少复发的目的。结核病专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症、痰结核菌检查、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是否停药,结核病患者切莫自行停药。
结核病患者康复后不会终身免疫
不少人认为,结核病患者康复后,就有了终身免疫,从此不会再得结核病了。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结核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病情稳定,可停药。不过,其体内的结核菌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仍可能有极少量所谓的休眠菌或持存菌潜伏下来。一旦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或长期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复苏”,慢慢生长繁殖,当菌量增到一定数量后,结核病就会复发。因此,结核病人康复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锻炼身体,避免受凉,才是防止结核病复发的关键。一旦发现自己工作精力不足、易疲乏、消瘦、胃口不振等体虚表现,加上感到下午全身灼热感、面颊潮红、夜间出虚汗以及慢性咳嗽(连续咳嗽二周以上)、胸部不适或有疼痛时,必须及早就诊,早期发现是否结核病复发,以便及时治疗。(河北日报记者冉亚雄)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