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社局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副处长邱晓宇说,现在对京津冀医保同城化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位,从目前看,尽管问题很大、很难,但各方仍应积极想办法。
据了解,日前,我省与天津签订了异地就医结算框架协议,开始就具体细节和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当前比较急迫的是把信息系统建立起来,起码把监管先做起来,现在正和软件开发商洽谈,把各省市在京就医人员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至于结算嘛,难度挺大,要考虑在各自省市系统内先建立起来,在这基础上,再考虑京津冀统筹。”北京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蒋继元说。
焦点:各自区域内统筹
“北京的医保系统只对省一级,不可能对到市县一级。”蒋继元介绍,目前全国每个市每个县都有在北京看病的,估计有2000多个统筹区。
看来,京津冀医保异地结算的实现要建立在各自“大统筹”的前提下,河北如此,天津也同样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实现,成为京津冀医保异地结算的前提。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模式是指省(市)医保中心建立全省统一的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制定统一的标准,保证就医地和参保地的数据能够共享,由参保地负责医疗待遇的计算,并适时将结果返回异地就诊医院。
目前,北京已经实现了医保系统联网结算。通过医保系统定时传输,把医保的政策系统、审核系统都安装到医院的前置机上,病人看病刷卡,每天都可以看到医保数据信息。“这不仅解决了个人垫付款的问题,解决了经办机构工作压力大问题,还解决了基金安全问题。”蒋继元说。
据介绍,天津市医保也已基本实现全市统筹。
我省省级统筹难度还不小。我省目前有176个统筹区,少部分统筹区实行联机结算,大部分统筹区实行脱机结算,有些统筹区没有建立医保信息系统。各统筹区使用的医保系统涉及十几家软件开发商,医保卡技术标准不一致,医保目录不尽相同,结算办法差异很大。
从2009年开始,我省大力推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首批确定的城市是环京津的秦皇岛、唐山、廊坊、承德4个市,今年将在所有设区市推开。“建设‘河北省异地就医医保结算系统’,是解决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抓手。”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我省日前研发的“河北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管理系统”已经进入调试阶段,这个系统不依赖各统筹区原有的医保信息系统,采用全省统一的医保异地结算软件,可以首先解决省内跨市、跨统筹县异地就医医保结算问题。
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底前,我省社会保障三级网络将全部联通。链接省市县三级医保经办机构的全省医疗保险骨干网将建成,通过该网络,省医保中心直连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药店)。在基本实现市级统筹的同时,省级医保经办机构建立全省医保信息网络平台,负责上传下达任务,向下负责全省医保信息的传递,向上负责与国家和其他省市医保信息的传递交流。“任务艰巨,许多政策有待突破,有许多复杂的程序要做,但我们有决心将医保省内统筹工作推向深入,从而为京津冀医保互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省人社厅医保处一位负责人说。(河北日报记者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