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溯?
比如一消费者从桥西蔬批发市场批了两袋西葫芦,这两袋的信息就在溯源秤上体现了。每一台溯源秤上会设置若干个钮,每一个钮代表一类蔬菜,主要是北方的大路菜,比如土豆、萝卜、大白菜、葱头等,到时候采买者买哪种菜,就按哪个钮,按完钮后你所购买的蔬菜的价格、产地、以及交易双方的信息等就留在秤里的芯片上了。那么谁买了哪种菜有问题了,就可以追查到底了。
张和平介绍,关于蔬菜的追查,商务部的要求是追到批次就行,石家庄建立的这个体系则可以追查到具体品种。所以一旦建成之后于民非常有益。
“可追溯”有益民生助力科学决策
可追溯制度对市民而言,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可以吃上“明白肉菜”了,另外溯源秤的使用为市民解决了缺斤短两的问题。
“这个制度更大的社会意义是有利于召回制度的建立和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张和平说。
他表示,追溯体系就像一个高速公路,即便是建立好了,也不一定保障上面跑的都是合格的汽车,但是由于有了可追溯的系统,任何不合格的产品只要出现都能一查到底,所以这就倒逼生产和流通企业必须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于行业而言,这个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容易分清责任,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避免了一个批次的劣质产品毁掉了一个总量,一个劣质品牌毁了一个行业的现象,而且有利于企业召回制度的建立。
另外,它还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比如石家庄每年的猪肉需求量到底是多少,当地人到底对菠菜的需求量大还是对甘蓝的需求旺盛,这些数据由于将来都有了固定的出口,也就是批发市场,所以完全有案可查。
这就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菜农也不会再盲目播种;同时也为肉类产品的生产、调入、存储提供了科学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今天‘蒜你狠’,明天‘豆你玩’的现象就不会频频出现了,这就是更大范围地服务民生。”张和平说。
2012年底前,全市肉类可追溯体系基本完成建设
据了解,“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力争在2011年底之前,在市内六个城区(含高新开发区)基本完成建设,确保完成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2012年底之前,确保完成4~6个县(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和全部建设任务。该体系建成后,将覆盖我市全部21个定点屠宰企业、4个肉品批发市场、60个标准化菜市场、全部大型超市和连锁经营门店及部分团体消费单位。
燕赵都市报记者 郭春虹 实习生 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