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孩子们的节日,这个节日里的孩子本应享受的是健康的生活,但是近日关于儿童玩具中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的新闻冲击着父母们的心,难道这一代孩子只能在接二连三被曝光的化学制剂中长大?
邻苯二甲酸酯,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中含有这类物质,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据悉,目前包括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均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该物质的玩具。有业内人士爆料,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有两套标准,出口的标准很高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而国内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玩具生产内外有别“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
标准真的内外有别吗?
在欧美等国家与地区,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产品中已被禁止使用;我国对于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要求并无相关规定。
欧盟对玩具中特定重金属的限制有19种;我国玩具国家标准只对8种重金属有限量规定。
日前,国际一家环保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随机购买了聚氯乙烯(PVC)材质的玩具样品30份,具体包括幼儿玩具、幼儿戏水用具、幼儿泳圈、婴儿游泳池等,并送至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30份用品中有21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其中一只绿色玩具球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达到43.1%。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玩具是否会会危及孩子健康,以及我国的玩具标准与国外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两个问题有关技术专家就已经进行了回应。这些专家认为:一、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尚无定论;二、我国玩具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但是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在谈到“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这个问题时,网友颜伟杰表示:“客观地讲,不同的生产和消费环境要求,产品标准存在差异很正常,但倘若标准不尽合理,甚至已存在安全隐患,那就须尽快予以修订和完善。而已知事实是,我们的玩具行业安全检测标准,普遍不测重金属含量,也没有任何关于重金属对儿童是否存在危害以及存在怎样的危害的解释。标准,作为确保社会产品合规的一项特殊制度,必须随着社会、市场因素的条件变化而改变。在我们日益‘接轨国际’的同时,在信息如此透明的当下,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更全面的对接?”
辽宁辽阳网友silviazeng_00也对国内玩具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企业一个型号的产品送检一次,只要花钱就能过认证(包括认证费招待费等等),而之后真正上到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可能跟当时送检的样品完全不一样的材质和质量标准的,因为几乎没有人去市面上抽检,监督环节几乎空白,所以强制认正几乎成为摆设。还有些企业新品出来可以说是与老款产品一个型号的话,那么新品就直接用原来那种强制认证书了。消费者不能弄清楚商品的安全状态,必定会产生恐慌。
“基本一致”是文字游戏 别和我们躲猫猫
网民热议的焦点无疑会集中到专家口中的“基本一致”这一说法上。湖北黄石网友老杨就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为什么要叫基本一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其中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那么不一致的是什么?可以公开说明吗?中国的文字游戏真的太高深了!”
河南三门峡lyingz也说:“支持用数据说话,做出中外标准对比表看看。不拿数据的话,专家的话很难说服人。现在是网络时代,消费者只要简单上网查询一下,就能发现玩具安全检测方面国内外标准其实是存在区别的。”
“请问专家们,你们有自己买过玩具吗?你们有拿自己买到的玩具和出口的玩具对比一下吗?看看国内市场上在售的哪些产品是真正符合你的标准的?既然是专家,就应该拿出专家应有的严谨作风来,用事实说话,别总和我们躲猫猫。”广东深圳网友mille如是说。
网友:安全问题无小事 监管不能少
北京网友motorola_jack:“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既然是存在争论的东西就不应该用,这个社会要对儿童的生命健康负责。不能假设没有证据就等于没有危害。
山东淄博网友sjw431:只要是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就不可能是小事,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如火如荼的拷问着我们的良心,希望玩具别再像食品一样问题多多,毕竟玩具的使用对象是我们可爱的下一代!
四川成都网友ghostempire:“标准是不是完全一致都是其次的,问题是我们的监管不严,很多标准没有很好的执行下去;而国外的必须要检查的所以标准得到了执行。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给力一点,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消费者也不会感到如此恐慌了。”
80后的我们,幼时的玩具“低碳”之极,看看下面这些玩具,是否在你的记忆中保留这泛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