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火葬的最终结果是变成一把骨灰。与其灰飞烟灭倒不如把自己的遗体或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让枯竭的生命发挥最大价值。
下肢残疾的他,希望给盲人送去光明
跟崔连元一样,长安区兆通镇西庄屯村的郝建海先生,今年也是48岁,也有一颗火热的爱心。
因患小儿麻痹,他的双下肢瘫痪多年,只能靠双臂支撑着身体走路。可他身残志坚,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也能做,扎宫灯、做卤鸡、修鞋,样样精通。心灵手巧的他,靠修鞋,开商店,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娶了个贤惠的妻子,养育了一个懂事的儿子,是村民心目中“了不起的人”。
“我的愿望多着呢!”他说,“我的自尊心很强,做什么事也不想被人落下。2003年,我盖二层楼的时候,我们村很多家庭还没盖起来,呵呵!”郝建海很早以前就想到北京、陕西等地旅游,这些愿望如今也都实现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跟张海迪见一面。
他是残疾人,对有关残疾人的报道特别敏感。在电视上,看到杨光演唱《你是我的眼》,他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首歌,我听一遍就哭一遍!”他说,“我双腿残疾,可还能看得见美好世界,可那些盲人呢?更不容易啊!”因此,他总想为盲人做点事。12月24日,《燕赵晚报》报道了三位医生为眼疾患者捐献眼角膜的消息,立即触动他敏感的神经,他表示将开着电动三轮车到石市“眼库”签名。
专家声音
全国300万人等待角膜移植手术
石市第一医院董书记表示,器官供体不足,是严重制约我市乃至全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瓶颈。据媒体报道,去年全国仅捐献28例器官,很多城市眼库零库存,许多可以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盲人朋友,只能苦苦等待捐献角膜,等待光明的到来。
他说,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大约有500多万盲人,而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约为300万。可在美国,现有100余个眼库,每年所获得的捐献角膜在5万个以上,每年角膜移植手术量在3万至4万余例,是我国的10倍。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角膜供体,得益于民众的捐献意识和法律的作用。北京同仁眼科医院眼角膜移植中心专家吕岚教授说,我国早在37年以前,就开展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在技术方面是非常成熟的,但因供体有限,每年能够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仅1000多例。
近视患者、癌症患者也可捐献眼角膜
熊朝晖大夫说,几乎所有的人均可捐献眼球或角膜,即使75岁以上的老人,视力差的人,戴眼镜的人,以及以前患过眼病的人,也可捐献角膜。同时,癌症患者也可以捐献。
目前,角膜保存方法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保存效果最佳方法是角膜中期保存液保存,一般在一周内可以保存角膜片的质量。因此,角膜移植手术,通常在角膜捐献后的1-7天内进行。
特别提示:读者朋友,如果您志愿捐献眼角膜,请拨打石市“眼库”电话:86919622,15350550969(记者李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