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战”结束后,怀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谢家麟登上前往美国的轮船,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自谦资质平常但却敢闯敢干

    对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先生谦逊地说:“我只是很一般的平常人,不聪明也不能干,我能获奖说明一个人不管资质怎么样,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就。”“资质平常”的谢先生却自称有一个特点:胆子大,敢闯敢干。他说,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和问题,没有路可走也要想出路走。

    1952年,回国受阻而无奈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他接受了一项任务,研制一台高能电子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流,打入人体内部杀死肿瘤细胞。

    尽管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但倔强不服输的他没有退缩。谢家麟拿着100万美元的经费,和一个招聘来的退伍兵,领着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和几个技术员,与当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四名教授和一家大型加速器制造企业组成的团队展开了竞争。

    经过两年废寝忘食地工作,由谢家麟领导的团队硬是抢在了别人的前面,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技术要求精尖的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并用于临床,在美国高能物理界引起轰动。

    正当他一举成名之际,美国移民局给他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决定回国。

    回国后,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谢家麟决定建造中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当时许多设备和关键部件国内没有,可他相信,发达国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虽然我们条件不如他们,但是能力未必比他们差。

    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终于研制成功。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在辐射消毒灭菌保鲜、肿瘤治疗、集装箱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

    “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家们更强烈感受到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对于物理领域来说,研发高能加速器极为迫切,这一重任落在了谢家麟身上。

    自此,已年过花甲的他开始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两国,全身心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的研制。有人说,以当时中国的薄弱基础要想建成BEPC,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要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跳上了就飞驰向前,如果没有抓住,就会摔下来粉身碎骨。

    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跳上了飞驰的特快列车。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对撞,被视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中的一个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里程碑。

    年逾古稀,谢家麟仍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在80岁高龄后他还研制成功一种实用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造价。

    谢先生曾评价自己一生“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对于荣誉,他看得很轻,一些重要的荣誉奖章或证书,他可能很随意地就不记得放在哪里了。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