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新唐山感到欢欣鼓舞!”2005年,当老先生再次走进唐山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吴良镛先生开始深入关注河北,是在2001年前后,当年10月11日,由他领衔制定的“大北京规划”由国家建设部主持审定。这个全名为“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指出,今后应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实施大北京经济圈的发展布局。
对于河北环抱北京的区位,吴良镛认为,就产业发展来说,河北宜与京津形成配套的、互补的产业结构体系;就城镇体系来说,河北要立足于发展一批中等城市。
基于吴先生对于河北的深切关注,2004年1月,他被聘任为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 3名省外委员之一。
自此之后,吴良镛足迹更多地踏上了河北的土地。他多次受邀参加秦皇岛、邯郸、保定、唐山等省内多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工作。
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菊儿胡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那里与繁华、喧闹隔离,与市井烟火相连。
20年前,这里实施了一项颇具轰动效应的旧城改造工程,北京首例新四合院脱颖而出。1988年,吴良镛受邀来操刀“动手术”。通过对菊儿胡同改造,他探索出一条旧城有机更新之路,更凭此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世界人居奖”。
吴老说,这里实现了他多年的一个梦想,“北京的旧城不能让它毁坏下去。从太和殿前面的广场到小胡同里的四合院,都反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从这点上说,吴良镛先生不仅是一个建筑学家,更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
在科学研究和建设实践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蕴藏一直情有独钟,不仅在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视文化的影响因素,对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保护的研究也颇有建树。1989年国际文化理事会颁发荣誉证书确认他“杰出的艺术事业及对人类艺术遗产有价值的贡献”,2009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他“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的称号。
谦谦风度的吴老身上,似乎艺术家的气质更浓于建筑师的气质。在他眼中,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他追求“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
多年来,吴老一直将迷人的建筑空间和美丽的城乡环境视为人类最伟大的综合创造,并努力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