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艾秀廷、赵晓清)虽然小麦尚未返青,但邯郸市县两级15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已于2月中旬全部进村,深入麦田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肥情、查病虫情,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制订高产方案,努力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场硬仗,确保今年如期建成“吨粮市”。
2010年,邯郸市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建成粮食生产“吨粮市”的目标,即到2012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两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550公斤,耕地(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吨,总产量实现500万吨。
近两年,邯郸市以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为指导,以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两熟集成配套技术为突破口,以高产示范方创建为手段,聚合优势资源,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建设“吨粮市”。2011年,该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达到941公斤,创造了三个“河北之最”:市县财政投入最多、粮食单产总产增幅最高、示范方建设面积最大,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总产达到528.3万吨,跨入了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
据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介绍,对邯郸“吨粮市”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邯郸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科技和管理对农业的贡献率,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举全市之力实现“吨粮市”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10年至2011年,邯郸市县两级财政投入4.5亿元用于支持“吨粮市”建设。今年,该市专项用于“吨粮市”建设资金达到3亿元,主要用于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的物化补贴,以及农业科技培训、高产示范方建设等。同时,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集中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