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粮食安全是最大民生问题

我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市级财政投入一分不能差,各县(市)补贴一分不能少。凡是完不成财政补贴的地方,考核领导一票否决,而且不许在配套补贴上弄虚作假、偷换概念,不许打包凑数。

“吨粮市”的资金属单列,账户专建,专项督察,严格按政策来。如果把省里配套资金算进来,引黄入邯也算进来,再把南水北调算进来,就没完了。数字作假,看着挺邪乎,结果一剥离,农民没有实惠,没有真正用在农业上,没有用在“吨粮市”建设上。我们失职,对不起农民。

钱到位了,账管好了,自然就会有效果。我们去年全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941公斤,比上年增加91公斤。

新闻纵深:建设“吨粮市”,邯郸提出要保证小麦玉米两熟面积稳定在 1000万亩,同时邯郸也面临工业项目建设土地供应制约难题,如何处理二者间的矛盾?

郭大建:我们根据粮食生产和工业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不同,已经在全市进行了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定位,针对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东部各县以及中低产田分布的西部沙丘地带,都做出了土地使用规范。同时还通过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内部挖潜整理,增加土地供应。矛盾总会有,但也会逐步解决,不是大问题。

新闻纵深:听说您在调研粮食生产时,曾当场表示要提拔驻村技术人员,为什么会这么做?

郭大建: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普及面临着农技人员缺乏,待遇低,下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打通农技普及“最后一公里”,需要制定政策促使农技人员下乡入户,常驻指导农业生产,需要资金投入确保技术落实,但也需要给那些一心扑到地头田间的农技人员切实的精神激励和政治鼓励。我们不能亏待这些脚踏实地干实事儿的技术干部。这是一种导向。

新闻纵深:您是否考虑过,在实现“吨粮市”目标后,邯郸市如何将这种作法和成效保持下去,防止滑坡和倒退?

郭大建:最直接的办法是我继续当市委书记,领导重视就好办嘛。(笑)

严肃地说,这其实也是我在考虑的问题。尽管我们邯郸市围绕“吨粮市”建设在干部考核上做了些指标性约束,但毕竟是市级层面,制度性安排的空间很有限。要调动起像邯郸这样的粮食主产区乃至核心区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单靠某个领导的意志,某一届班子的决策,要从省级乃至国家层面从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做出顶层设计,拿出制度性安排来,只有这样才能为粮食生产提供最持久的支持和保障。值得高兴的是,邯郸的“吨粮市”建设引起了中农办的高度关注,专门刊发简报推广我们的经验,农业部表示坚决支持,省委、省政府予以充分肯定,建设一批“吨粮市”、“吨粮县”正式写入了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吨粮市”建设的前景越来越好。

采访/河北日报记者张许峰、董立龙

【责任编辑:殷大伟】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