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岚)“法官不得酒后开庭、不得打电话,不得对当事人发脾气、耍态度……”将于10月1日起试行的《河北省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将包括司法形象礼仪、审务礼仪、政务礼仪等90多条礼仪规范纳入其中,以此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树立法官良好职业形象。目前该规范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试运行后法院工作人员对这些司法礼仪的遵守情况,将纳入个人考评档案中,严重违反者,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据了解,《规范》所约束的范围,包括法官、执行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和行政人员等所有司法活动主体,出台规范的目的在于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树立法官良好职业形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院文化,提高司法公信与权威。
该《规范》中,司法审务礼仪最受社会关注,其中涉及立案、调解、庭审、执行和接访等各个环节。其中规定,在立案和审判法庭应该设立无障碍通道、对老弱病残孕等优先接待,必要时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对电话预约立案、网上立案要做好法律释明、信息审查、登记等工作,方便群众诉讼。
在庭审过程中,《规范》要求法官庭审询问时应语气平和,不得用带有倾向性语言进行提问。要“认真、耐心地听取各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制止当事人的发言”。非执行公务时,禁止着制服出入宾馆、饭店等休闲娱乐场所,不得着制服从事职务外活动。《规范》特别规定法官开庭时不得有下列行为:法庭组成人员酒后开庭;翻阅与庭审无关的卷宗、书籍、报刊、文件及其他文字或图像资料;对当事人发脾气、耍态度;使用通信工具及其他影响庭审的不雅行为等。按照规定,法官开庭时不得使用威胁压制语言和其他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等有失法官身份和有损法官形象的语言。
河北省人民法院将为此设立司法礼仪监督员,由纪检监察部门统一管理,监督法院干警对司法礼仪规范的落实情况,并将实行定期检查通报。对于违反规范的,轻者批评检查,严重者,将受到调离工作岗位和纪律处分。对不遵守司法礼仪规范的处理和纪律处分情况,还将记入个人考评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对法院工作人员礼仪纳入规范,在我省尚属首次,目前,该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您可将建议或意见发送至省法院邮箱hbcourt20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