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伯琳 李 英 李妙然
今年以来,“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在全省扎实开展。这项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雷锋精神,成为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已经取得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明显成效。但要看到,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一活动,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笔者以为,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依托各类组织,重在群众参与
“善行河北”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道德实践活动,每个社会成员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这项活动要深化,必须依托覆盖全社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教育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要重视和发挥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教育引导居民、农民群众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爱护公共财产,尊重道德规范,切实使“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在城乡生根开花结果。社会组织是政府与社会成员联系的纽带,具有对本阶层、本行业社会成员服务、教育、示范等功能,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很好地发挥自身功能,积极参与“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创建本行业、本阶层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载体平台,更加广泛地将方方面面的群众吸引到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人人践行、人人参与,各方面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强化舆论引导,重在营造氛围
任何道德行为,都需要舆论的褒贬引领。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就要营造激励善行的舆论氛围,增强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和导向作用,发挥好各种媒体的传播功能,努力实现媒体全联动、舆论全覆盖。要以形象化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道德规范,褒扬道德模范,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通过正反面典型的褒贬确立正确的社会导向,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增强人们道德荣誉感,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环境,激励人们多做互助、诚信、敬业、孝敬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