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增加专门设备成本降低1/2以上
“与其他污泥处理方式相比,该技术操作更加简单,不用增加专门设备。”刘洪泉认为,这是该技术和产品能够实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刘洪泉表示,公司菌剂年产量已达到500吨,目前产品销往省内外多家医药、化工等企业。
制约污泥处理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目前,世界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污泥减量技术有代谢解偶联法、裂解细胞法、臭氧氧化法等。其中,代谢解偶联法工艺简单但有环境安全性问题;裂解细胞法即通过机械方式(如球磨机、超声波、溶胞离心等)使污泥中存有有机物的细菌细胞得到裂解,但由于所耗能量与增加的产气能量大体相当,所以该方法并不经济;臭氧氧化法采用臭氧氧化使剩余污泥接近“零排放”,但经济成本太高缺乏可操作性。
“认识到这些方法的弱点,我们着力在节约、环保上下功夫。”刘洪泉说,德赛生产的菌剂只要在曝气池中直接投加即可,而且只需一个月添加一次,菌剂投加量少、投加频率低,而且不用改变污水处理原有工艺。“费用仅为现行污泥处理方式平均费用的1/3-1/2。”
为了说明经济效益可观,刘洪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石家庄市为例,全市2010年全年剩余污泥发生量为33.6万吨(含水率80%),实现预期减排后剩余污泥量仅为16.8万吨,以现行湿污泥处置费200元/吨计算,全市每年节省处理污泥的费用达3360万元。如果把减排污泥节省的污泥脱水、污泥运输等费用加以考虑,采用该项技术仅石家庄市每年可节省近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复合微生物菌群具有较强适应性,既可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多种工业废水处理。”刘洪泉认为,这项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控制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可观。(河北日报记者周洁 实习生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