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把河道清障作为汛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印发了《河北省河道清障工作方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近年来最大的。”魏国忠告诉记者,根据河道清障工作方案要求,截至目前,全省998处清障任务中,已完成858项。初步统计,共清除树障3.2万亩、176.16万棵,河道垃圾315.7万方(立方米),采矿弃渣335.5万方,取缔违规采砂场、选铁场176处,清除砂堆851处253.6万方,回填砂坑559处56.9万方,拆除阻水违章建筑物228处,清除阻水坝埝190处14.3万方,养殖池2596多亩。目前,清障工作仍在继续推进。
记者了解到,由于我省有些河道多年未行洪,河道行洪障碍物为多年形成,且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河道内树障面积大,且拥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林权证,养殖池有养殖户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签订的协议,清除难度大。涉及秦皇岛、唐山两市的滦河下游河道清障进展缓慢,就是这一原因。
专家认为,无论是河道界定、河道清障、河道治沙,还是河道管理机制的创新,都不仅仅是水利部门的事,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往往和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相关,还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其实,河道管理范围不清是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在加大清障工作力度,确保河道行洪障碍应清尽清的同时,我省加快了河道划界竖桩的进度。
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界定河道管理范围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交通、林业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协调工作任务艰巨。省水利厅在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河北省河道划界竖桩工作方案》和河道界桩设计图纸。目前,各市、县和河系管理机构按照《河北省河道划界竖桩工作方案》的职责分工,正在逐条河道拟定划界竖桩实施方案,预计6月底之前报同级政府审批后向社会发布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