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王永波,2004年秋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当许多人选择在城里拼搏创业成家之时,他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当一名农民。尽管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王永波有着自己的理想:“我回来就是想运用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规模种植,带领乡亲们致富!”
在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中,王永波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但由于资金所限,起初他只租赁了5亩地,建起了全乡第一个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三年后,他有了10万元的积累,但并没有引起乡亲们对日光温室大棚的兴趣。王永波没有放弃,接着他在村里还办了一家农资店,在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赢得了一致好评。他承包的土地也达到了现在的300多亩,而到今年年底可达500亩,同时,他也被选为村里的副支书,正定“农村好青年”。
对话
“现在搞农社对接,将来实现订单种植”
记者:将自家地里生产的农产品送进社区的想法,你是怎么有的?“农社对接”有什么好处?
王永波: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有这种想法了。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还曾专门到北京学习过。为什么现在种菜的农民挣不了多少钱,而城里的老百姓买菜还特别贵?就是中间流通环节较多。而如果实现“农社对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民种菜不挣钱,老百姓买菜贵”的问题。因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上城市社区百姓的餐桌,这样老百姓买到的菜既新鲜又好吃;并且吃着健康放心,又比市场上便宜,而农民也可获得收益。
记者:你的农产品进行“农社对接”,有什么优势?
王永波:我现在地里种的主要是土豆和洋葱,这些都容易储存,也都是老百姓日常餐桌的家常菜,其价格会比市场价便宜20%-30%。并且这些土豆属于脱毒土豆,绿色健康,我希望这种高品质的蔬菜,能推广出去。
【责任编辑:孙婷】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