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风险预警研究部部长李挥博士介绍,面包、馒头、包子等面制品加入含铝添加剂,会使食品口感松软、卖相更好,但并不是必须加入。
油条目前仍可“掺铝”,无铝泡打粉成本较高
根据新规,7月1日后,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等仍可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这也意味着,油条等食品仍可以“掺铝”。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作为我国居民早餐主食的油条,其铝含量无论是均数还是中位数,均超过国家残留限量标准,分别是残留限量标准的4.3倍和3.4倍。
6月28日和29日,记者走访了省会部分制作出售馒头和油条的摊点。几乎所有出售馒头的摊主都宣称,他们制作馒头时不使用泡打粉,主要用酵母。大多数炸油条的摊主表示使用泡打粉时,不太注意是否含铝,今后会考虑使用无铝泡打粉。
有关专家介绍,泡打粉又叫复合膨松剂,是许多面食常用的添加剂,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气体,使食品体积膨大。过去泡打粉主要在油条、糕点、饼干等食品中使用,近年来,一些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加工者也开始使用泡打粉,这是因为加工馒头、包子使用泡打粉,可以很好弥补酵母产气不足问题,使加工的馒头、包子体积大而饱满。
省会公里街与新华路附近有许多出售食品添加剂的商户。一家商户的店主王先生向记者介绍,他的店里主要出售两种泡打粉,某品牌的香甜泡打粉明矾含量为47%,2.5公斤售价16元,另一品牌的双效无铝泡打粉1公斤售价15元。“由于无铝泡打粉售价较高,还是买含明矾泡打粉的顾客多。”
专家指出,食品加工者只要使用含有明矾(硫酸铝钾)的泡打粉,就很难避免食品中的铝超标。凡是含有明矾的泡打粉,配料表中标注的明矾含量大都在40%左右,核算成铝含量为4.2%左右,也就是100公斤的泡打粉含铝量为4.2公斤左右。食品加工者只要按照加工食品的需要使用,往往会造成铝超标数倍。
日常生活中需了解食品是否添加了含铝添加剂
李挥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铝的每周耐受摄入量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铝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如果消费者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李挥说,此次新规重点控制面制品和膨化食品中铝的含量,如果严格执行,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比新规实施前下降85.6%,仅占JECFA参考值的12.92%。
相关专家建议,应严格含铝添加剂的审批,限制含铝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研制无铝添加剂代替有铝添加剂,开展高铝食品(如海蜇)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专家提醒,作为普通消费者,可通过阅读包装标签,了解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