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专业技能
量身定制节目
“按一般的行业规则,人才的培养周期和使用周期应该是1∶3,比如,用8年的时间去培养人才,可以发挥24年的作用。但杂技人才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比例。杂技演员的‘黄金期’是20岁至30岁,年龄太小压不住台,过了30岁体力就不行了。”江苏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曹志龙是吴桥杂技节的老朋友,谈到杂技人才的培养现状,他坦言,中国的杂技演员不少,但能较长时间活跃在舞台上的杂技艺术家寥寥无几。
曹志龙表示,技能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杂技演员的发展。练了几年基本功后,演员就被早早推上舞台,进行专一化的演出,这往往会使演员变得被动,他们会因为某类节目的“不流行”而过早地离开舞台。
与之相比,国外杂技演员在舞台上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更强。本届吴桥杂技节评委、美国火鸟艺术制作公司总裁皮特·杜宾斯基介绍,欧美的杂技演员大都在中学毕业后,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杂技艺术,在无法进行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后,他们会转向一些手技、魔术、滑稽类节目。在国外,一些六七十岁的演员仍在进行表演,很受观众喜爱。
“杂技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演员的年龄、技能等进行量身定制。”省杂技团团长陈书镇介绍说,为了让一些年龄稍大的演员继续留在舞台上,他们开始尝试创排儿童剧等,融入舞蹈、音乐、滑稽等艺术形式增加节目的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杂技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张力,对杂技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杂技演员单靠高难度技巧走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拓展杂技演员的专业技能,是延长其艺术生命的有效途径。”陈书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