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素养
增强艺术表现力
文化基础扎实,艺术素养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就强。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杂技界人士的广泛共识。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杂技教育,主要包括杂技团团带学员训练和专业杂技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团带学员往往更注重某项技能的训练,他们无暇顾及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演员会较早登台,也会较早地离开舞台。而在一些专业杂技学校,虽然设置了文化课,但所占比重很小。
“年龄大了,错过了最佳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除了继续在本行业内从事教练或相关后勤工作,我们不知道未来还可以走什么样的路。”参加本届吴桥杂技节的演员焦汝超说,与同龄人相比,他们从小就开始训练技巧,除了技巧外,他们没有别的生存技能。
“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眼中,只要刻苦训练,有了功夫,就有了挣钱的本领。与文化课的学习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相比,专业课更能在短期内看到实效。”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常务副校长齐志毅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正在逐渐加大文化课的比重,目前,在课程设置上,三分之二为专业课,主要练习顶功、腰功、脚功、跟头功等技巧,三分之一为文化课。
齐志毅认为,杂技演员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杂技表演中,赋予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杂技是一种无声的艺术,没有内涵的表演,很难引发观众的共鸣。此外,在杂技演员的二次就业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是吃了重技巧轻文化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