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体系
挖掘相关人才
在本届吴桥杂技节举办的国际杂技商业洽谈会上,以设计、建造马戏大篷为主业的河南周口市金贵演艺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围满了国内外客商。该公司总经理张玉玺侃侃而谈,向大家推介着自己的产品。据了解,他曾是一名马术驯兽师,借助多年的演出经验和业内人脉,在目前的经营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
周晓娜曾是一名杂技演员,在本届吴桥杂技节上,她的身份是节目编导。9岁时,周晓娜就进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杂技,15岁时被分配到吴桥杂技团。在舞台上表演了8年,之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杂技编导班学习,从而完成了从一名演员到编导的成功转型。
张玉玺介绍,杂技人才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退役演员的转型问题尤为突出。退役后能当上教练,算是个不错的出路,但这毕竟是少数,目前,大多数杂技团的教练已经饱和。
离开舞台的杂技演员该往何处去?齐志毅认为,杂技的发展不仅依靠专业技能人才,还有赖于许多附属于该艺术门类的人才支撑,比如编剧、导演和营销人员。这就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杂技教育体系。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杂技学校都为中专,除了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外,还有上海马戏学校、北京杂技学校、河南濮阳杂技学校等。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杂技艺术的高等教育院校。“目前,我国的杂技教育体系不太健全,在杂技教学领域,缺乏高端的师资,编导、营销、音乐、服装、舞美人才都十分匮乏。只要把这些人才的培训、教育渠道打通,退役演员的转型空间将变得广阔。”齐志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