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参加过十几届吴桥杂技节的“老吴桥”、瑞典路德维卡迷你马戏团团长芭芭拉·诺德斯托姆在第六届国际杂技商业洽谈会现场买草帽。 “影像河北”网友 孙洪亮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晓华
“老吴桥”,是对多次参加吴桥杂技节的中外宾朋的尊称。对于本届吴桥杂技节贵宾、瑞典路德维卡迷你马戏团团长芭芭拉·诺德斯托姆来说,这个称呼当之无愧。
“我第一次参加吴桥杂技节是1989年,此后的每一届盛会基本都会来,有时是领队,有时是评委,有时是嘉宾,所以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在第九届国际马戏论坛会场,芭芭拉用流利的汉语“你好”,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老友新朋,因为对于她来说,到河北来不像是出远门,倒更像是回家。
谈起第一次参加吴桥杂技节,芭芭拉说,当时感觉石家庄不大,街道也不宽,杂技节是在一个体育馆里举办的,规模并不突出。一晃26年,十几届吴桥杂技节过去了,芭芭拉亲眼看到了吴桥杂技节的成长,也感受到了石家庄日新月异的新气象。“高楼林立,道路畅通,人们穿得越来越漂亮了,杂技节也变成了新奇时尚的大秀场。无论是在赛场、酒店,还是在大街上问路时,人们都非常友好,在这里我有许多好朋友。我真心地热爱这座城市、这里的人民、这个盛大的节日!”
“杂技给人的感受非常美妙!”谈起自己从事了一生的事业,已年过七旬的芭芭拉立马像个小姑娘般兴奋起来。年轻时,芭芭拉曾是一位车技演员,和丈夫诺德斯托姆也结缘于此。44岁时,夫妇二人在瑞典共同创建了路德维卡迷你马戏团。
此后,他们带着学生在世界各地巡演,参加的赛事规模也越来越大。前几届吴桥杂技节,他们的《车技》和《空中秋千》曾以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中国的杂技技巧性很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我们的学生在天津学习独轮车技,积累经验,争取下届以崭新的面貌参赛。”
除了参加吴桥杂技节的各项活动,逛街,是芭芭拉每次来石家庄必不可少的活动。她对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很感兴趣,比如旗袍,这几年已经买了四五身。翻译笑着说,短短几天时间,她已经带着芭芭拉去了万象天成、新万宝、东尚等商场。“下一个目标是先天下购物广场,芭芭拉想买一双黑皮鞋,一定得满足她这个心愿!”芭芭拉则在一旁俏皮地说:“咱们偷偷去,不要告诉我的丈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