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技节目制作产生过程呈现“借智”“借力”趋势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0-04 07:48:25  责任编辑:孙婷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周聪聪

    本届吴桥杂技节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我国杂技节目制作产生过程正呈现“借智”“借力”的趋势,即打破之前各杂技团体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团体间劳动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整合,分工细化。

    在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之前,记者百思不得其解:本届杂技节上《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的表演团队是江苏射阳杂技团,《“秦俑魂”——独轮车技》的表演团体是吴桥杂技学校,然而节目主创为什么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

    加重这种困惑的是,表演后台有一群人特别忙碌,刚刚还是扮演兵马俑,下场后,又摇身一变,穿上《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的一袭水墨长衫。后来记者才知道,他们都是专业舞蹈演员,在杂技节目中,专门负责舞美包装,一方面参与节目前期舞美设计,另一方面,演出时,还充当舞美部分的演员。

    如今,杂技正向一门综合艺术演变,会借助多民族、区域特色进行表演形式包装,对音乐、舞美、服饰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杂技演员造成很大的表演负担。省杂技团团长陈书镇在介绍《粉墨雅韵——晃梯顶技》时曾说道:“毕竟是杂技演员,他们做些基本扮相没问题,但如果想提高舞台表现力,完成相对高质量的舞美动作,恐怕不好说。”

    而本届吴桥杂技节上,这种“舞美外包”方式无疑既丰富了杂技节目表演形式,让舞台变得更赏心悦目,又弥补了杂技演员在舞美表现上的不足。在舞台上,舞蹈演员专心舞美表演,杂技演员专心展示技艺。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李西宁会被其他杂技团邀请,“献智”参与创作。

    虽然也有人担心,资源的集中会造成节目的同质化,但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流动,以市场化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创造力及表现力不足的问题。

    如同社会发展原理一样,社会分工的明确和细化,能够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与发展。相信杂技创作生产中出现的资源整合、分工细化的新趋势,将促进中国杂技的繁荣和发展。

相关新闻

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进行A场比赛

2015-10-03 23:27:12

10月3日,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进行了A场比赛,艺术家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图为朝鲜平壤国立杂技团表演的《空中飞人》。

吴桥杂技节公益专场:“都是为美好生活作贡献!”

2015-10-03 08:52:10

10月2日下午2时,本届吴桥杂技节的公益专场演出在河北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公益专场演出,特别邀请了省市劳动模范、环卫工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基层群众代表近千人免费观看。“从年轻时候我就爱看杂技,但是因为腿不好多少年都没进过剧场了。

10月2日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进入比赛阶段(高清)

2015-10-03 00:16:42

10月2日起,本届杂技节进入比赛阶段。记者记录下精彩的比赛瞬间,以飨读者。图为:佛语心声——平衡技巧。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