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凛冽寒风中,曾经被网络书店大肆挤压生存空间的实体书店,似乎迎来了春天——以网上售书起家的当当网日前宣布,未来3年将在全国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台湾诚品书店大陆首家旗舰店日前在苏州开业,吸引了大量读者前去排队体验;位于北京的中国书店雁翅楼店、三联韬奋书店等通过24小时营业,赢得众多消费者点赞……实体书店“止跌回暖”的迹象引发业界热议。经过一番惨淡经营,实体书店何以“逆袭”?线下书店如何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未来的书店又该是怎样的“面孔”?(《光明日报》1月7日)
这一现象,也许为实体书店的接连关闭带来新思考,也许是实体书店经过重新洗牌后迎来的新机遇。不管怎样,一批新的实体书店将在今后陆续开张,这似乎发出了振兴实体书店的信号,吹响了实体书店“回暖”的集结号,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我们思考。
以往,由于网络书店的冲击、电子书阅读的流行,加上实体书店销售理念陈旧、经营意识和模式落后,一批批实体书店相继关门停业。然而,与此同时,一批把握了现代读者需求,具有良好创意的实体书店却不断涌现,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如三联韬奋书店创意性地实施24小时营业模式而大受欢迎,全国各地的24小时书店纷纷跟进,获得了大量读者的好评和追捧。
实体书店在当下如何度过“寒冬”的拷问声中出现转机,其实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国家对实体书店扶持政策的出台,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从去年1月开始,国家出台政策,对实体书店免征13%的增值税,大大减轻了书店的经营负担。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为一些特色书店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实体书店的便捷服务模式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也是其生存之本。比如,实力雄厚的中信书店创造性利用互联网思维,将触角渗透到居民社区当中。首家城市社区中信书店将在深圳露面,中信书店城市社区店将快速覆盖大江南北超过80个城市的400多个大型居民社区。而且社区书店还将建成基于手机移动支付方式的“无边界书店”,有望实现无人值守的新型社区及银行网点小微书店的运营模式。随手就可以把书带回家,如同买菜一样方便,这必然会吸引读者的光顾。
引导读者也是未来实体书店的重要任务。城市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人们需要用读书来荡涤心灵、引导人生。这就要求实体书店不能再板着生硬的文化面孔,要富于亲和力,更贴近人们的衣食住行。把书店还原为精神食粮,如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让阅读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真正发挥引导人生、愉悦心灵和助力幸福的作用。
未来新型的实体书店不仅是品牌体验店,更是一个文化综合体。那里不仅有图书,还有咖啡馆、小剧场、名家画廊,也有数字阅读区、儿童阅读区等,形成“图书+咖啡+创意产品”“图书+烘焙”“图书+音像+咖啡”“图书+咖啡+简餐+沙龙”“图书+讲座+电影”等多元化立体经营模式,与其说它们是书店,倒还不如说是文化会所、心灵驿站、精神瑜伽馆、艺术文化创意空间,更是一站式文化服务场所,能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读书消费需求。
实体书店能否优雅生存并成长壮大?实体书店能否真正迎来“暖春”?关键要看它们是否有创意,是否符合当代读者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