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永丽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马朝丽
南和县三思乡南韩村,虽然村庄不大,但称得上是一个能留得住乡愁的地方。2014年,南韩村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之一,去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该村的蝶变令人惊叹:秀美村庄如诗如画,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画卷铺展在眼前……
这才是咱百姓舒舒服服的家啊
1月11日,我们来到有着1705口人的南韩村,在平整洁净的村庄主要道路丰泽街一侧,看到在仿古院墙围合的院落中,有一座白墙灰瓦建筑,枣红色木格子窗户古色古香,门头牌匾上刻着“十方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屋里四面墙壁上,是南和历史名人朱正色的生平简介。东西院墙边,竹影婆娑,松柏滴翠。穿过书院东侧的角门来到后院,灰白相间的房屋里,传来阵阵稚嫩的诵读声,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读古诗。
村党支部书记黄社利介绍,“十方书院”曾是明朝贤臣右副都御史朱正色,辞官回家后建立的一所私塾学堂,朱正色在这里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弘扬朱正色的重教尚德精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南韩村依据史料记载,在原址恢复重建了“十方书院”,同时建设了可容纳200人的幼儿园。这不仅解决了该村及周边村庄幼儿的入园问题,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学到优秀传统文化。
行走在南韩村中,白墙灰裙红坡顶的民居,清新典雅。虽然是寒冬,但街巷两侧用一尺来长竹子做篱笆的规整菜园里,豆角秧仍缠绕在支架上;不远处的花圃里,齐腰深冬青丛中胳膊粗细的柿子树上,还有零零散散红红的叶子,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靠近村中位置,是村民服务中心。中心前的游园里,或大或小造型各异的景观石上,雕刻着不同字体的“和”字。曾经的垃圾坑改造而成的村民广场上,石头搭建的凉亭、大小不一的绿地,精巧别致。游走其里,犹如置身于画卷之中。
正领着小孙女玩的75岁的老党员尚毛印,见我们过来,就凑上前说:“你们知道以前的样子吗?那是一个脏、乱、臭。街道东一个坑西一个坑的,风一刮,塑料袋、树叶什么的漫天飞,家家的污水都泼在大街上!你们再看看现在,街平了、灯明了,全天都有自来水,大街没了污水,全村转一遍,很难找到垃圾了。这才是咱老百姓舒舒服服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