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大学生毕业返乡种药材 让天花粉圆乡村致富梦

2016-02-03 08:39: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艳荣
南和县85后创客、邢台市芝兰中药材有限公司创始人董谦,凭借对创业的激情和对中药材的热爱,愣是在土地里刨出了金,还带领家乡父老致富。

    从30亩到一万亩,成为知名的特色种植区

    8年前从燕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董谦到一家药企做中药材购销工作。全国各地收购天花粉时,他发现天花粉价高难收。想到老家都是把栝楼当花种,从来都没有卖过根,他便萌生了回乡种植天花粉的想法。一向敢想敢干的董谦,当即辞职回到家乡,在家庭会议上向家人表明了自己创业的决心。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母将多年积蓄的50万元交到董谦手里。

    跃过“龙门”却重返“农门”,创业之初,董谦的做法很是令乡亲们不解,经常被人议论。“我非常看好农村这片天地,现在的农业生产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概念,只要做出特色,就能闯出一番名堂。”面对街坊邻居的议论,董谦暗暗在心里吼了这么一嗓子。他注册成立了邢台市芝兰中药材有限公司,一砖一瓦地构筑着自己的创业梦。

    然而,理想十分丰满,现实却很残酷。风里来雨里去,事业始终未见起色。尽管事先曾在安国实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经验,但是他在自己租的30多亩地里种的栝楼,连续两年均以失败告终:第一年,种植的栝楼成活率低得可怜,收获的天花粉也寥寥无几。第二年,由于不懂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天花粉都已被寄生虫吃光。

    “创业不仅需要凭着一股韧劲儿不断解决问题,还要准确把握信息、敢想敢干。”连续两年失败并没有打倒董谦,他总结教训,并很快想出办法:从南京农业大学请来中药材专家实地解决种植难题,并请其研发团队以做试验的方式,不断改进种植方法和技术。第三年,董谦种植的天花粉大获成功,不仅解决了成活率和病虫害等难题,还使天花粉的亩产量达到500多斤,几乎是一般种植户产量的两倍。这三年下来,董谦也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掌握了从育苗、耕地、浇水到病虫害防治、后期加工等一整套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初步成功后,2012年,董谦开始扩大种植规模。他通过房子抵押、向亲友借款等多种方式筹资100多万元,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他还利用自己做药材购销积攒下的人脉关系,成为广州医药集团天花粉的专门供应商,打通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一年,董谦的公司收入300多万元,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之后的几年里,董谦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板蓝根、菊花、金银花、山药等中药材种植品种,将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到目前的一万多亩。“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引进一条菊花茶自动化生产线,对杭白菊、金丝黄菊、贡菊等品种进行精加工,争取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董谦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董谦探索出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南和县重点发展的特色种植区,被列入该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年纲要。该县提出以芝兰药业为龙头,打造冀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相关新闻

创客开发长语音识别平台 1小时语音10分钟转文字

2016-01-26 08:14:58

整理录音是很多文字工作者的噩梦:将录音整理为文字,往往需要1-2倍录音时长的时间。黄博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过,去年科博会期间,整理领导、嘉宾的发言,让他饱尝整理录音之苦。

石家庄大学生返乡十年筑梦“田间创客”

2016-01-13 09:45:05

他种植大棚蔬菜、成立合作社、流转千亩农田,靠全新的营销理念,闯出一条科技创新与“三农”融合的致富路。10年来,在他的感召下,南楼村附近近百名大学生纷纷回乡创业。还有很多村民受他启发,也纷纷走上了新型农业之路。

石家庄二中学生操刀校园朗诵会 小创客“获得感”满满

2016-01-08 18:27:43

近日,由学生全盘操刀的石家庄二中南校区“风雅之声诗歌朗诵会”在该校春蕾剧院落幕。与以往不同,此次朗诵会运作由学生独立完成,新鲜的活动模式让学生们收获颇丰。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