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办事不再“镇村两头跑”只需“村里走一走”
“村里为我们提供了代办服务,只要准备好材料,代办员会全程办理,我们在家里等着就行了。”日前,在沧县李天木回族乡北阁村便民服务室内,村民张福荣拿着村级代办员刚刚为她代办重大疾病救助报销的1000元钱,一个劲地称赞。
在农村,“距离远、办事难”是大多数群众面临的难题。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且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办事政策、程序不熟悉,特别是目前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居多,要到乡镇或者县城办点事情更加不易。而村干部平时跟镇里各部门接触多,经常到镇里开会,可以帮村民办不少事。为此,沧县从去年开始,在全县517个村全面推行“一室一队两制度”模式,即在农村建立便民服务室,组建农村代办员队伍,推行坐班办公制度和代办登记制度,村民办事不再“镇村两头跑”,只需“村里走一走”,从而打通了为村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硬件”先行,高标准建好便民服务室。按照“场所固定、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原则,沧县指导各村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有统一服务室标牌、有齐全服务设施、有科学代办流程、有规范工作制度、有醒目意见箱的高标准便民服务室,并把便民服务室建设与党员电教网点、农家书屋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真正把便民服务室建成集办公、服务、娱乐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沧县所有村庄便民服务室都已建设完毕,实现了全覆盖。
“软件”发力,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沧县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和党员骨干为主体的5000人村级代办员队伍。同时,引导代办员队伍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项目。目前,代办员可为村民提供农合农保缴费、农业补贴、准生证、计生家庭奖扶资金,户籍落户、迁移、注销以及民政的低保、生活救助等多种代办服务,百姓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制度”划线,代办有登记、有反馈。结合基层作风建设,沧县全面落实农村干部坐班制和代办登记制,代办员挂牌上岗,每周一上午在便民服务室集体坐班,其他时间轮流坐班,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坐班安排和联系电话,确保非坐班时间联系畅通。同时,制发便民服务联系卡,公开代办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代办权限等信息,并在便民服务室设立意见箱,标明乡镇投诉电话,让代办员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为规范代办流程,代办员对代办事项、代办结果和群众评价进行登记,每一份代办事务都要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确保代办事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有签名”。
仅今年以来,沧县村级代办员已开展便民服务活动1200余次,完成代办事项6000余件,从反馈来看,绝大部分代办事项赢得群众纷纷点赞,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而在村级代办员、北阁村党支部书记李金瑞看来,代办制度的推广,带来的既是工作作风的转变,更是心态的转换,“一跑起来动起来,工作热情就高,给群众办成事后,也容易有成就感。”(洪霞华锋培新其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