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万条柳枝终成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14载感动世界

2016-06-07 17:29: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万条柳枝终成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14载感动世界

贾海霞牵着贾文其的袖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记者张岩摄于2015年4月

“万条柳枝终成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14载感动世界

贾文其背贾海霞过河。 记者张岩摄于2015年4月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孔思远)河滩种树14载,植树超过1万棵,对于普通人而言做到这些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石家庄井陉县两位重度残疾的老人却完成这一壮举。他们的事迹引发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关注,被媒体称之为“感动世界的种树老人”,他们就是贾文其、贾海霞。

    种树把他们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他们互为手眼为亲人坚持

    贾文其,1962年出生,3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二级残疾;贾海霞,同样出生于1962年,左眼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失明,右眼在2000年意外致残,一级残疾。这两位年过半百身体重度残疾的老人,都是石家庄市井陉县孙庄乡冶里村的普通农民,在过去的14年间,他们坚持种树让河滩披上了绿衣。

    贾文其、贾海霞开始在河滩上种树始于2002年,那时候贾海霞正因为眼睛失明情绪低落。“当时我觉得整个人都废了,活着没什么意思,尝试过自杀。”贾海霞说。他的妻子贾彦平将家里的绳子、农药都藏了起来,每天看着丈夫,生怕他出意外。

    因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辞职回乡的贾文其得知发小贾海霞的情况后,主动到贾海霞家里安慰他。“我没胳膊这么多年了,不也这么过来了吗?从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你咋就不行?”在贾文其的劝说下,贾海霞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我彻底走出失明的阴影,是因为儿子。”贾海霞回忆说:“有一天儿子对我说,他在街上捡了一个‘橘子’,要把‘橘子’给我吃,我接过来一摸,那哪里是橘子,是橘子皮啊。”年幼儿子的行为激发了贾海霞生活下去的斗志,他决定要好好活下去,为儿子活下去。

    有植树经历的贾文其和贾海霞商量,一起在村东河边那片杂草丛生的河滩地上种树,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通过种树挣钱养家。村里知道情况后,决定将50亩河滩无偿承包给他们,支持他们创业。从此,这片河滩将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我当时的想法挺简单的,一棵树十年能成材,成材后能卖100块钱,800棵树就是8万块钱啊,十年后就可以拿这个钱给孩子上学了。”贾海霞笑着说。

“万条柳枝终成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14载感动世界

贾文其和贾海霞合作,给刚栽下去的树枝浇水。 记者张岩摄于2015年4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万条柳枝终成林

    但是种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因为河滩地到处是石头,沙质土壤又很难储存水分,2002年春天贾文其、贾海霞栽下的800棵柳枝,到了夏天仅仅存活了两棵。

    老哥俩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挖出一条通往河里的引水渠,将河水引上河滩。没有树苗,为了弄到用于扦插的柳树枝,他们到三四里外的邻村去砍树枝,四肢健全的贾海霞在贾文其的指挥下负责爬树、砍树枝和打捆,而贾文其则用双脚“拾”树枝。

    两人砍完树枝后,将树枝运回去要过一条不窄的河。贾文其总是把工具和捆好的树枝先运到对岸,再回来背贾海霞过河。这条河他们不知一起蹚过多少遍,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摔倒在河水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枝终于慢慢发了芽。一晃14年过去,贾文其、贾海霞扦插树枝数万条,成活数目超过1万棵,昔日荒凉河滩如今已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贾海霞说:“我们现在不舍得砍树卖钱,这些树都像我们的儿子一样。”

    “刚开始种树的时候,我其实不愿让他去,实在是太苦了,他的衣服划破了又补,补了又划破,到最后都没法缝了,手上、身上都是伤。”贾海霞的妻子贾彦平说:“后来我也想开了,他出去干点事,总比憋在家里强,说实话我没想到他能成功。”直到几年前,贾彦平看到河滩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才意识到丈夫真把这事办成了。

    据井陉县冶里村村支书刘彦明介绍,贾文其、贾海霞两位老人种树的精神鼓舞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去,现在不少村民也开始自发种树。刘彦明感慨地说:“这老哥俩不仅仅是在种树,也是在用他们的行动育人,希望我们村以后能出现更多像这老哥俩一样的人。”

责任编辑:李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