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彰:名角济济新秀崛起 河北梆子腔唱响海内外

2016-09-30 07:33: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这是弘扬传承优秀戏曲文化的一次大检阅,是建设文化强省的一个创举,更是覆盖范围广、规模大的一次大型政府公益文化惠民活动。
唱响海内外的河北梆子腔

    9月28日晚,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开幕。9月28日至10月19日,30余场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将相继亮相。这是开幕式前,演员在后台排练。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赵威 摄

唱响海内外的河北梆子腔

    9月28日晚,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开幕。9月28日至10月19日,30余场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将相继亮相。这是开幕式前,演员在后台排练。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赵威 摄

    叁

    20世纪90年代初,河北省共有省、市、县级河北梆子剧团40多个,居其他剧种的剧团数之首。声望最高的当属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这是1959年在天津(当年河北省的省会)组建的大型艺术表演团,起初叫“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翌年即改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建团时,就荟萃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名家荀慧生、李桂春曾任该院正副院长。在这个剧院,不仅有成绩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和张惠云、齐花坦、田春鸟、常振生等,而且新时期以来涌现出彭蕙蘅、许荷英、吴桂云、邱瑞德、王云菊、张秋玲、彭艳玲、王红玲、汪利君、刘文静、韩建华、毕和心、刘凤岭等青年名家,同时拥有一批造诣很深的编剧、导演、舞美、音乐专家,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河北梆子剧院几次赴香港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表演,倾倒观众,香港刮起了“裴艳玲旋风”。河北梆子在香港受欢迎的情况,笔者有切身体会。1989年,我时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这年春节期间,我和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率梆子剧院一团,应邀参加了香港第十七届艺术节。这届艺术节,邵逸夫先生邀请14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表演团体,都是好中选优,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是邵先生最满意的一个,所以门票定得很高,仅次于维也纳乐团。这年春节是在2月上旬,但香港的报纸早从1988年9月15日起,就开始宣传河北梆子,不仅刊发消息,更多的是演员介绍和剧评。演出期间,场场爆满,掌声、欢呼声不断,观众大都是年轻人。记得那年2月11日晚,时已82岁的邵逸夫先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裴艳玲主演的《钟馗》,他高兴地说:“演得好!演得好!我过去常看京剧,认为京剧艺术到家了,看到裴艳玲主演的《钟馗》,感到某些方面超过京剧。”

    随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河北梆子剧目近年来不断创新,不仅《挡马》《宝莲灯》《哪吒》《钟馗》等拍成了电影,而且又将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移植改编,在希腊、法国等地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中的《子弟兵的母亲》《百合岭》《牺牲》等,都是近年来创排的弘扬主旋律的河北梆子新作,此前已进行多场演出,广受好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