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阅读手机版
带出了国内一流孢粉团队
采访中,记者找了许清海的两名学生座谈,许清海坚持回避,临出门时,撂下这么一句,“不能光说好,没缺点的——那是画儿”。
刘劲松曾是许清海的博士生,张生瑞曾是许清海的硕士研究生,让他们挑老师的毛病,俩人都一肚子话。
“严。”刘劲松说,“可也真让人服气。”
2008年前,刘劲松先后7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没有获批。2008年,他向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许清海请教个中法门,“许老师将我的申请改了整整14稿!”
刘劲松回忆,2008年春节前两天,他把申请书草稿交给许清海,请他提意见,2009年大年初一就接到了许清海电话,“上来就是‘你初五必须回来,咱们说说,本子得大改。’”
改一次,刘劲松自嘲“颠覆”一次。“逐字、逐个句式地修改,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注意逻辑、段落与段落之间必须衔接。”
改一次,刘劲松觉得提高一次。“原文20多个字的标题,硬是压缩到8个字,可你左看右看,觉得这8个字比之前20个还要精准。”
时隔多年,如今刘劲松已晋升为教授,回想往事他一直感慨:“从许老师这儿,你能感受到,科研这件事,是严谨、艰难的。他眼里揉不得沙子。”
2006年到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先后有4位中青年老师在许清海的义务指点下,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许清海老师的这种带动作用,对于我们这一批70后的老师来说,言传身教太重要了。”现在,刘劲松也指导自己的学生,用和许清海一样苛刻的标准,和许清海一样的热情。
“作为老师,最不怕的就是学生超过自己。带不出优秀的学生,说明老师、学生都有问题。”谈及无私帮助青年教师,许清海扶扶眼镜,“我只是希望这个学院能有所发展。”
他的希望实现了。
课题《基于花粉产量定量重建我国6ka以来的土地覆被(1°×1°)变化》,由河北师范大学作为主持单位,安徽大学、中山大学以及瑞典盖拉德团队为协作单位,分别负责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植物花粉研究。
刘劲松主持开发的“河北省全员人口统筹管理系统”已上线运行7年。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现在已有一支7人的孢粉学科研团队,其中3人是许清海的学生。
张生瑞,是孢粉团队的一员,也是2012年-2015年许清海的硕士生。
“我的论文,哪怕一个图表,许老师都亲自改过。”张生瑞说,跟着许清海老师,一点也不敢偷懒,往往头一天交的论文,第二天许清海老师就打电话说,“你来吧,咱们说说。”
到野外采集花粉,快70岁的许清海和学生们一样,登高爬低,“长白山的蚊子一巴掌能拍死十来个,许老师和我们一样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9点。”
其实,张生瑞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得知许清海拿了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张生瑞选择回来,“一方面老师需要帮手,另一方面他多年积累的科研基础非常好,再一方面,跟着他,你会觉得很暖。”
张生瑞是甘肃人,读本科时有两年因为做实验过年没有回家。许清海会记得每一个在实验室哪怕只是帮过忙的学生,大年三十专门把他叫到家里吃饺子,“他还会记得每一人的生日,会提前嘱咐我们买蛋糕。”
许清海带过的4名硕士生先后到德国、芬兰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有3个学生回国了,两个已经评了教授。”说到学生,许清海眯着眼睛咧嘴笑,“挺欣慰。”
如今,河北师范大学的孢粉团队,搭建了一个有着50后、60后、80后和90后的科研梯队,这对于科研的延续性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是许清海一手打造的。
他的科研之路不再孤独。(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