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让国”等许多历史典故皆出自“古孤竹国”,该国都城在哪一直是千古之谜
■蔡家坟北岭南端的土层断面。
“夷齐让国”、“老马识途”、“耻食周粟”、“首阳采薇”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让后人知道了许多源自“孤竹国”的美德故事。然而,这个滥觞于商初,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存续近千年的“孤竹国”究竟都城在哪,却一直是个谜。
近日,我省文物专家在“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卢龙县考察时发现,该县蔡家坟村北岭土层存在着涵盖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11个文化层,其中以商周时期堆积层面最深厚,文物遗存最丰富,由此为揭开“孤竹国”国都之谜找到了有力佐证。
“孤竹国”国都究竟在哪
孤竹国(亦作“觚竹”)历经商、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是青铜时代中国北方年代最久远、辖地最广阔的奴隶制诸侯国之一,也是今冀东地区文明史的开端。
然而,孤竹千年国都究竟在哪,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有说在辽宁朝阳,有说在河北迁安,也有说在河北滦县,还有说在河北卢龙。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中说:孤竹城在河北省卢龙县南,《水经注》“玄水西南迳孤竹故城北,孤竹国也,”按《水经注》,孤竹城在濡口之东、玄水之南,旧志谓在县西十五里,转在滦河之西,盖后人所附会者也。这应该是近乎定论的观点,但孤竹城究竟在哪,一直没人能说得清楚。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