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邢台市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获批

2024-03-18 07:46: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邢台市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获批

城园融合,“绿满邢襄”画卷铺展

3月14日,俯瞰邢台市七里河玉带桥河段及周边景观。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3月1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邢台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和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一主两副三带,一屏三区多廊”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规划》共12章,提出邢台市城市性质为:全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健康食品产业重要基地,京津冀联动中原的现代化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太行泉城。

“作为一定时期内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保障国家和全省战略有效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具有重要意义。”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凤杰说。

做强主城区,强化城镇空间集聚、轴带发展

“一主两副三带”,是指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突出核心引领作用,建设宁晋、清河两个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功能,推进京广城镇发展带、青银城镇发展带和邢清城镇发展带建设。规划理念为强化城镇空间集聚、轴带发展。

中心城区是此次规划的聚焦之处。《规划》围绕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区空间框架展开,将市区东部任泽城区、南和城区纳入中心城区,建设城市辅城,推动任泽城区、南和城区与主城区相向发展。同时充分利用高铁枢纽,构建以金融中心、园博园、会展中心为依托的城市未来发展轴线,打造城市门户,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对于如何解决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规划》提出新理念。

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引导城镇建设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推动城镇空间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

在邢台高新区,占地4621亩的邢台园博园位于邢台中央生态公园范围内,是邢台市的新名片。“定位为‘城市绿心·人文山水园’的园博园,将成为邢台市主城区的核心。”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强表示,《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高铁辐射区产城融合发展,同时,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塑造“绿满邢襄”景观。

“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加强古城保护的同时,续写城市新的荣光是邢台发展的首要任务。”岳强说,总体思路是,加强山水特色历史古城保护,构建“一道双城六坊”的古城保护格局,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道”指古官道,严格保护古官道街巷空间,延续古城文化脉络;“双城”指“府城+关城”,延续古城空间肌理,保护城墙遗址,再现邢襄历史城景;“六坊”指北城门—开元寺组团、天宁寺—城隍庙组团、清风楼—纳凉园组团、北大街—花市街组团、马市街—围寨河组团、羊市道组团。坚持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留存历史记忆。

“要全面挖掘邢襄历史文化,加快形成一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成果,构建望山见水的景观格局,着力建设古今交融、醇善亲和的文化名城。”岳强说。

《规划》明确,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通过优化中心城区用地结构,保障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包括邢台高新区、邢台经济开发区以及旭阳经济开发区、任泽经济开发区、南和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着力建设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的制造新城。

宁晋、清河两个副中心城市的设置,则是依靠两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分别带动周边发展。

一屏多廊,建设太行生态屏障

加强太行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太行山生态屏障,打造大沙河、滏阳河等多条河流生态廊道,提升市域生态服务功能。这是《规划》中关于“一屏多廊”的表述。

七里河临近市区处一座拱形桥名曰“玉带桥”,清澈的七里河水恰如一条玉带自西流向市区。3月11日,风和日丽,信都区南石门镇火石岗村80岁的张其英和家人来到这里休闲放松。“这里水好、景美、人多,到这里来很开心。”老人乐呵呵地说。

“《规划》编制阶段,我们就来这里踏勘过。”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海魁说,邢台自然山水秀美,筑牢太行山生态屏障是邢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中之重。

《规划》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空间数据分析和现场踏勘相结合,准确、详细掌握生态空间的分布,联动林业、地矿、交通、发改等多个部门,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反复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最终以市域西部太行山区为重点,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对808.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规划》将三峰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区,提高空间完整性。”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郝彬彬说。

优化自然公园布局。将杏峪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鹊山湖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崆山白云洞、太行大峡谷等划入自然公园,强化生态观赏、科学价值、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建立以1处自然保护区为基础、16处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

《规划》还明确,加快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资源,扩大珍稀物种种群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地保护小区、保护点建设,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环境,鼓励培育珍贵树种。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强化内丘鹊山湖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南宫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等重要鸟类栖息地建设,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和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强化西部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保护,开展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协同石家庄、邯郸等太行山沿线城市,共同推进太行山地区生态修复,共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发挥东部平原水系生态区功能,推进河流综合治理,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锚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

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强市发展基础

邢台素有“棉海粮仓”的美誉,保障粮食安全成为邢台的重要使命。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中的“三区”,即为:划分西部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中部山前平原粮食农业区和东部黑龙港流域复合农业区,夯实农业强市发展基础。

《规划》坚持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严格落实省下达的880.79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772.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要求,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县(市、区),并上图入库,保障了优质的农业空间,为建设绿色高效的农业强市奠定了空间基础。

“在保障粮食安全同时,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到实处。”郝彬彬表示,通过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将全市所有村庄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村民的诉求与发展意愿,坚持分类推进等原则,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坚持节约集约,科学确定新增建设空间,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按照《规划》,将挖掘太行山区及平原农业区特色乡村资源,提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保障,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增加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教育、卫生、养老等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支持水、电、路、气和通信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规划的难点就是各个领域、条块、相关部门的诉求不同,发展依据不同,需要在同一个空间体系下进行统筹协调。”郝彬彬表示,“多规合一”的作用就在于,可将各个领域的诉求在一个体系中按照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使得有规可依。(河北日报记者 张伟亚 通讯员 刘 华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