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科技育“吨粮”

7.5亿元财政投入让“专家产量”成“农家产量”

“我马上过去,马上过去!”2月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暴常青的电话不断响起。在简单介绍完情况之后,他抱歉地对记者说,自己要急着赶去邯郸市财政局商议今年的农资采购招标事宜。

在政府采购中,招标种子、化肥、农药,邯郸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内容在全国恐怕都是独一家。但暴常青告诉记者,因为从2010年起,邯郸市决定连续三年从市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环节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购买等事项,因此邯郸市政府采购中心额外增加了农资方面的招标项目。“市财政拿钱直接用于粮食生产可不易,这钱可不能乱花,‘吨粮市’建设中,要让‘专家产量’变成‘农家产量’,这是最有力的手段。”

回忆起最初下到村里搞示范方的经历,负责在曲周县驻点包方的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郝强说:“当时带着技术人员下去,最犯愁的就是怕关键技术推不动。因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上种粮用啥种子、化肥,打几遍农药,都是由各家各户自己说了算。近几年农资价格上涨,要想把农业技术推广下去,还不能给农民增加负担,政府不出一分钱肯定说话不顶事。”

“我们原来用大型机械深耕一亩地才15元到20元,你现在统一搞深松,一亩地得40元,这多出来的钱咋办?”说起当初搞示范方实行“六统一”,临漳县黄辛庄村主任黄守福说,明知道农技人员说的办法好,可一算成本账,还是有村民“觉得不合适”,不想采用。

建设“吨粮市”,没资金支持显然不行。暴常青开始给市领导打报告,申请5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没想到,最后市里竟然一下子批给了 5000万元,2011年又将这笔专项资金增加到1亿元。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每年按1:2的比例配套。就这样,邯郸市县两级财政这两年列支4.5亿元直接用于粮食生产。今年,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市财政单列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就此,今年该市市县两级专项用于“吨粮市”建设资金将再次达到3亿元。三年下来,这笔投入总计达7.5亿元。

暴常青介绍,依靠这些资金,将在全市规划建设粮食万亩高产示范方150个,面积达到200万亩。“我为什么对这笔财政补贴看得这么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担任邯郸市委书记的郭大建讲起了他的初衷。他认为,提高农业的产量,科学种田,是农民的事,也是政府的事,种子、化肥、农业机械……这一切投入都让老百姓拿,他拿不起,也不应该拿。因此郭大建在财政支农资金配套和使用上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吨粮市’投入,要一抓到底,落实到底,差一分都不行。凡是完不成财政补贴的,一票否决。”

在如此大的力度下,农民受益颇多。原来不买账的农民屈指算账:“深松一亩地,省里补20元,市里补15元,自己只用掏5元,这简直太合算了!”

不仅耕地,从种子、化肥到农业机械的购置、使用等,当地农民都在财政大力补贴之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玉米机播1亩补10元;购买播后镇压机械,一台补贴500元;更换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0元;采用一喷三防技术喷洒综合性农药,每亩补贴3元-5元……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新技术也随着高产示范方以及物化补贴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经过全市上下两年来的奋力拼搏,2011年邯郸“吨粮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941公斤(小麦单产423.3公斤,玉米单产517.7公斤),比上年增加91公斤,临漳、永年、成安、肥乡、馆陶、曲周六县率先实现了“吨粮县”建设目标。

【责任编辑:殷大伟】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