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门脸比我这儿还小,为什么就能卖得那么好?”“考察”回来后,夫妻二人带着疑问开始了效仿。结果,过去每天只能炸三四十斤面,现在整个翻了番。
亮出良心油条招牌的商家都有收获。位于保定阳光北大街331号的东坡削面王老板周社民表示,现在自己店里每天早晨比原来能多卖30斤油条。
一直在吃复炸油的保定市民,突然有了新选择,于是许多人选择用脚来“投票”,刘洪安的摊位地处市区西北角,顾客却一度覆盖全保定市。
“做良心食品和赚钱并不矛盾。”在保定,向“油条哥”学习已经成为许多早点摊经营者的主动选择,而这种选择是消费者用脚“投票”逼出来的。
“以前人们吃东西都考虑哪个便宜哪个贵,现在人们都关注健康,不在乎那一块两块的。”一位摊主表示,“不复炸,油也不见得费多少,如果不赶上这形势,生意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把握“油条哥”出现后市民在选择早餐市场方面出现的变化,保定市于6月1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启动食品、药品以及相应监管部门向刘洪安学习的活动。而在此之前,燕赵都市报冀中版、保定晚报分别发起的“良心油条联盟”和“良心餐饮自律群”,已经吸引了众多餐饮商家加入。
媒体用信誉推动良心餐饮,大学生参加食品监督
6月21日下午,接受采访的半小时中,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记者于建超的手机响起了四次,打来电话者除了保定市民,还有定州、石家庄的早点摊经营者,而几乎每一个电话都和“良心油条联盟”有关,有的想申请加入联盟,有的问加盟收不收费,有的想学习早点技术。
【责任编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