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产生的医疗费用能否跨地区即时报销?长三角地区,在医保异地互通上已有破冰之举。海南、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6省区也就异地就医结算达成合作。处在环渤海中心区域的京津冀,医保同城化能否实现?
三地上下异口同声
日前,53岁的北京人刘勇在涿州市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因为办理了在涿州看病的北京“医保异地安置”手续,所以刘勇在涿州市医院顺利地用上北京的医保。
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刘勇并没在涿州工作和生活,是特意从北京来涿州看病的。一个北京人,为什么要来涿州看病?
面对笔者的疑惑,刘勇道出了缘由:“在北京看病,紧张的床位和不菲的住院费让人吃不消。重要的是,在涿州市医院,每天都有北京大医院的专家坐诊,排队等候时间短,基本上当天来,当天就能看。”
患有脑血管病的刘勇此次花费医疗费6075.69元。虽然办理了北京“医保异地安置”手续,但费用还需自己先垫付,回到北京后才能报销。
因为涿州与北京的医保合作,刘勇享受到了异地医保就医的方便。从全省范围来看,能够与涿州一样与北京建立异地医保直接合作的县(市)寥寥无几,这些地方的病人到北京看病,面临的是医保目录不统一、不能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因为京津冀医保无法同城化,北京、天津的病人异地就医时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京津冀医保合作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责任重大,把它搞好将载入史册。”“现在医保合作进入了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阶段”……
日前,来自人社部、京津冀的政府官员、学者等50多人齐聚保定,就京津冀异地就医结算进行研究和探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是新医改提出的要求,也是京津冀三地的迫切需要。”与会的专家、学者表达出三地的共同愿望。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