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目前,京津冀三方医保合作已经进入“步伐加快、推进运作”阶段,其中医保异地结算开始步入“破题”阶段。
专家指出,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亟待实现两个突破:跨省市的异地报销,参保人在异地看病,先支付现金,然后在就医地的医保部门报销;同省范围内的“同城待遇”,参保人凭卡在异地看病,只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其余部分则由医院与参保地直接结算,参保人无需先行垫付。
此前,人社部、财政部共同下发《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其目标是推进区域统筹和建立异地协作机制,方便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结算,减少个人垫付医疗费,并逐步实现参保人员就地就医、持卡结算。
四类人群呼声最高
张小秋是廊坊市一家国企的退休工人,2010年10月心脏病发作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因为廊坊和北京医保不能联网,他只能自己先垫付全部医疗费用,然后由家人到廊坊办理医保报销手续。“由于特殊的历史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在京津两地安置的退休人员较多,转诊转院到京津两市的也很多。”廊坊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透露,廊坊市参保人员在京津等地异地就医报销的医疗费用支出,占该市统筹基金支出的20%左右。
我省许多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绝大部分发生在北京、天津两地。“我省环绕京津,京津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我省无法比拟的,参保人员到京津看病很便捷,也是习惯。”一位专家透露。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