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京津也有大量参保人员在我省境内异地就医。据统计,目前在京津工作、在我省居住或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有几十万人。北京目前的异地安置人员超过10万,其中60%在河北;天津市在我省的异地安置人员中仅异地退休人员就达1万人,加上长期外派工作人员总数达2.5万人以上。
据介绍,京津地区目前提出异地就医呼声最大的是异地离退休人员、流动在外地的工作人员。
“从目前异地就医的情况看,大致有四类人群呼声最高:一是异地退休安置和长期异地生活人员;二是转外就医人员;三是工作单位常驻外地的人员;四是学习、出差、探亲等过程中的异地转诊住院人员。”石家庄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石家庄市内六区参保职工约85万,参保居民51万,随子女就业地常住的有11081人,因工作单位在外地常住外地的人员达9452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因病情复杂或加重,申请后经批准到异地就医的仅为600人次。“600人仅占2万多异地常住人口的3%,占参保职工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那些没有经过批准、希望到异地就医的人员还有很多。”该负责人说。
庞大的异地就医人群让京津冀医保实现同城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区,京津冀三地实现异地就医、异地结算既是参保人员的现实要求,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急需跨越的一道坎儿。(河北日报通讯员 陈莉 记者 郭东)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