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探访|河北平泉:​党组织建在产业链 农民富在产业链

2020-08-04 05:2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培育“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3个大棚,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销路不愁,收入有保障,可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嘎海沟村村民王福海却还要折腾:拔掉种了10多年的黄瓜秧,改种大樱桃。为啥?

这事得从返乡能人王海回村说起。

2016年,平泉市开展了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线吸引能人返乡的“雁归兴平”工程。乡亲们觉得靠农业种植致富的王海是个能人,都希望他回村。之后,王海回村并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一个大棚能吃好,两个大棚能养老。”上任伊始,王海为加快产业发展,统一流转1200亩平地,个人先出资建设蔬菜大棚,以成本价出售或出租形式,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

为给大家换换种植思路,王海个人出资带领大伙儿到外地学习大棚种植经验。

眼界开阔了,信心也足了。王福海参观回来,立马将黄瓜棚改种樱桃。他选的是种了5年的树苗,当年每个樱桃棚就收入4万多元。

2018年村“两委”换届,王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在王海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嘎海沟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每年7200元增长到了17200元,一举成了“明星村”。

致富道道儿从哪儿来?王海说,这和组织部门的培养密不可分。

近年来,平泉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把党员群众致富本领“提”起来。在组织参加省“万人示范培训”基础上,落实市本级示范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分级培训责任。3年多来,分批选派12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观摩学习,王海也在其中。

同时,深入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学一技、一人一项目”计划,已创办了111个产业项目,领办成立了1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市还根据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村服务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能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已累计培训像王海这样的致富带头人1230多人。

另外,通过开展市级组建1支技术专家服务团、1乡1技术服务队、1村1技术指导员、1户1项以上致富技能“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帮扶活动,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项以上致富技能,现已累计培训贫困群众0.72万人。目前,全市有乡土人才9654人,其中有农技职称的508人,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