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丛台酒·202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⑧丨李馨:追求有温度的“金牌”照护

2023-12-08 06:40: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物名片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科研中心副主任,从事护理专业教学25年,先后两次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高、中等院校临床技能考核“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9月,获得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金牌。

2023年9月,李馨获得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金牌。 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来自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的教师李馨成功摘得了健康照护项目金牌。

作为目前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全国技能大赛堪比体育界的“全运会”。而健康照护项目,对应的职业是健康照护师。2020年,“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被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

努力比赛,为自己更为学生

“盖被子也是有讲究的,最好用手挡一下,不仅能防止被子盖得太猛,捂在老人脸上,也能防止气流直冲口鼻,造成老人不适。”

11月30日上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2022级老年保健与管理班的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实训课上,任课教师李馨一个盖被子的演示,引得学生们频频点头。

“健康照护对象主要为老人、小孩、孕产妇、病患等。”李馨介绍,近几年,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提出,社会的健康照护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此外,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500万。

“数字背后,意味着巨大的健康照护需求。”李馨介绍,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健康照护的赛题设置主要是面向老年人,但在这次比赛中,健康照护不仅首次被列入新职业赛项,而且赛事的设置也更贴近现实——面向老年人、青壮年、婴幼儿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四个比赛场景,即养老机构场景、医院场景、社区场景、家庭场景。

在李馨看来,健康照护其实是一项复合技能。一名“金牌”健康照护师不仅要提供基础的照护服务,还要将安全照护、心理支持、健康教育、人文关怀、职业安全与防护等贯穿于照护服务全过程。

表面看,台上考的是4个场景,但台下,李馨却有长达25年的专业积累。

李馨毕业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原承德卫生学校),因在学校期间考取了护理专业大专证书,她在1998年毕业留校后,长期担任护理专业教师。2020年,学校设立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李馨作为专业带头人,开始由护理专业转向健康照护方向。

虽然有25年的专业积累,但自今年年初开始准备省赛起,李馨便给自己定下了严苛的训练计划,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六点多来到练习室,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回家,吃饭的时间都要压缩到10分钟。

比赛前半个月,为了节省时间,李馨干脆住到了学校。

46岁走上全国赛场,李馨的执着可能令很多人难以理解。

“教师参赛,是为了金牌,也不完全是为了金牌。”李馨解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

“‘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李馨介绍,像健康照护师技能等级证书,就属于“X”的重要内容,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又是“赛”的重要体现。

“老师赛好了,学生才能赛得更好。”李馨表示。

在照护中表达最朴素的关爱

46岁的李馨,是本届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里年龄最大的参赛者。

“这个年龄,意味着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健康照护也有着和年轻人不太一样的理解。这使我能够更好地和照护对象共情,理解他们的需求。”如今,李馨很享受年龄带给她的独特优势。

但一度,年龄大,是让李馨介意的一大“劣势”。

“同样是做健康照护,人家小姑娘,光看着心情就好。”甚至李馨觉得,因为年轻,连声音都会是加分项,“尤其是南方小姑娘,声音又甜又软,显得温柔多了。”

然而,伴随接触的照护对象不断增多,她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有位父亲因糖尿病住院了,焦虑着女儿的高考志愿填报怎么办。

——有位70岁的阿姨关节炎急性发作导致无法下床活动,老伴刚刚又因病离世,整日情绪低落。

“每个照护对象,有着各种身体不适,也有着各自的生活喜好和情感羁绊,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和他们充分共情,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李馨解释,这也是健康照护不同于传统护理比赛项目的一个主要方面。

起初,如何在照护操作之外,有针对性地与照护对象进行话题交流,令李馨感到非常为难。

“我平时就是那种不太爱说的人,尤其面对的又是模拟扮演的照护对象,感觉有时真是‘尬聊’。”一开始,李馨和照护对象的话题,会不自觉地围绕专业技术展开。

面对一个肩部不适的人,最初她会习惯问,“您的肩胛骨疼吗?”或者在给对方叩背的时候,除了介绍“我会以每分钟多少次的频率叩背”,还要强调“我会避开哪些位置”。

“其实,直接问‘您的肩膀疼吗’‘我这样叩背您感觉舒服吗’反而更好。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方关心的是舒服不舒服,而不是你所谓的有多么专业。”李馨解释道。

为了更好地找到对话的感觉,李馨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养老机构、医院、社区观察实践,也会反复就一句话和指导老师、家人讨论改进。

有一次,在做完一个为老年人测量血压的项目后,李馨询问母亲的感受和改进意见,母亲表示整体满意的同时,也提出一个小建议,“可不可以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拉拉我的手?”

母亲的一句话,让李馨想起了姥爷病重时的情景,当时亲人们都习惯性地围在床前,问老人有没有不舒服,“其实当时姥爷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那时候,我总是静静地握住姥爷的手,我相信,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和支持。”

李馨认为,照护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对另一个人最朴素的关爱。这也是她想传达给更多健康照护从业者的一份感悟。(河北日报记者周聪聪)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