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纵览·13楼夜话|编辑部里共话“两会好声音”

2024-03-07 06:31: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主持人:张丽霄

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总是备受关注。因为代表委员从群众中来,最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他们的建议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建议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建议为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这些具体而真切的建议,都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能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本期夜话,小编们从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中,选取几个网友热议的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言。

保障离线休息权,让打工人狠狠共鸣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建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这让我这个打工人狠狠共鸣了。下了班还要紧盯工作群,生怕错过重要消息,是不少打工人的“噩梦”。休息时间看到未读消息提示或听到手机提示音,无异于被一只无情的手从美梦中拽回现实。

下班后不希望被各种工作信息打扰,其实是不想生活和工作的边界感被破坏。如果工作突破了边界,“侵占”了生活的“领地”,不单是正常生活会受到干扰,身体上的疲劳也得不到恢复。

此外,线上加班之所以招人反感,也和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有很大关系。信息时代,沟通更加便捷高效,但也让人们变得“无处藏身”,手机等电子产品反倒成了一种负担。老板的一条微信就得立刻上岗,看起来减少了来回奔波的麻烦,但其实质是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侵占。

加班可以隐形,但报酬不能隐形。但很多用人单位视这种非传统意义上的加班为理所当然,“卑微打工人”也没有拒绝的勇气和底气。长此以往,劳动者缺少获得感和满足感,工作干得心不甘情不愿,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前有996,后有隐形加班。当加班成为职场“潜规则”,劳动者会越来越弱势,合法权益更难保障。重视离线休息权,不仅是为了劳动者自身,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整顿职场也不能只靠00后员工,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改变观念,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和待遇,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

——张凌敏

拒绝“厕所社交”,让孩子们课间“有的玩”“玩得好”

“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了厕所里。”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国华一份题为《关于高度关注小学生“厕所社交”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指出,在部分学校,孩子们在课间不能去操场,不能待在走廊,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他们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着“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然而,“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课间圈养”现象依然存在。在被约束的课间十分钟的背后,是学校和家长对安全的忧虑。李国华在提案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通过厘清学校责任边界等方式,为学校“松绑”,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然而,让孩子们“可以玩”,仅仅是第一步。在空间和时间都有限的课间,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部分学校已经做出有益的尝试,有的因地制宜在走廊开发玩具墙、乐器角,有的开发出可以在教室里开展的互动活动。只有让孩子们“有的玩”并且“玩得好”,才算真正让孩子们拥有了充满活力的课间十分钟。

——丰光

学习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掀起新一轮科技变革与行业变革的浪潮。从写年终报告、学术论文,到开门关灯、控制电器车辆,再到拍摄电影、模拟逝去的亲人,AI看似无所不能的姿态,多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尽管引起了很多争论,但业界内外拥有同样的认识:AI将成为未来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之一。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AI如此神通广大,前景如此重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就显得非常急迫,让科技意识早早扎根孩子们的心里很有必要。正如雷军所言,应将人工智能纳入教育体系,为科技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好风凭借力,茁壮成长。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我国各大科技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AI产品,但与全球顶尖的产品相比,还略显不足,学习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培养懂人工智能的人才,不仅是让年轻人有一技傍身,也是让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不落下风。

——秦建军

“最初一公里”让青年感受到城市温度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上官剑提交提案,建议针对青年异地就业、跨区实习等求职短租需求,推广“青年驿站”模式,鼓励各地打造一站式申请端口,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短期(7-14天)过渡性免费住宿服务,打通融入城市的“最初一公里”,让更多初来乍到的青年感受到城市温度。

提案的现实背景是,在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七成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每月房租都是硬支出,成为青年不可回避的负担。

这种提法并非空穴来风,从价格低廉的青年旅社到各地亮牌青年友好城市,再到如今委员的调研提案,城市和青年的双向奔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城市是青年眼里的远方,青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关注青年安居,这是一种现实反映,是城市快速发展中逐渐显现的新问题。题中之义还是城市吸引青年、招揽人才。

青年友好城市,远来的青年希望被善待已经达成共识,在住宿、消费、旅行方面给年轻人开绿灯,为他们的远方加持。“最初一公里”是青年第一次来到城市的印象,是世界最初的样子。初来乍到,眼前的城市给提供一处短期的容身之所,在城市有立锥之地。世界并不寒冷。

“关于面包和理想,还有平凡和伟大,那就这样出发。”毛不易《入海》歌里吟唱青年初入社会、跃入人海的心情和勇敢。歌是那样哼唱,但是我们的城市可以有所作为。青年第一落点希望被善待。让我们为解决青年落脚难题的城市点赞。

——栗强

主持人:

到今天,全国两会已经进入第四天,来自会场的声音还在不断刷新热搜榜,“建议年轻人增加年假天数”“建议加大占用消防通道违法行为处罚”“建议推行父亲育儿假”……代表委员们将百姓的期待和诉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提案,我们期待在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更多的民生建议能够落地,百姓的生活品质能够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

责任编辑:高小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