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上云记②|清河盛泰:“一线成型”震动“羊绒之都”

2024-03-14 08:03: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制衣厂,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模式传统,制版、缝合等工序都要人工完成。

然而,在清河县盛泰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泰公司)制衣车间内,隆隆作响的制衣设备旁,却很少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通过企业上云,特别是工业设备上云,盛泰公司将3个厂区的700多台机器集中到一个管理平台,生产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和自动反馈,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成立仅3年多的盛泰公司,如今不但成长为清河羊绒制衣领域的龙头企业,更已成为当地工业设备上云的标杆企业。

2023年2月,清河县盛泰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员工在投产不久的新生产车间调试“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本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设备上云:每个工人管理机器的数量从4台增加到20台

3月1日,清河县盛泰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泰公司)制衣车间内,上百台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每台隆隆作响的机器上方,是一个个规格、颜色不一的纱筒。随着机器的运转,纱筒中的纱线被不断牵引到下方的织槽中。织机上下翻飞,仅40分钟时间,一件款式新颖的针织毛衣便“新鲜出炉”。

“针织服装生产设备经历了手摇横机、电动横机、自动化横机等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阶段。”盛泰公司负责人朱立先介绍。

和传统设备相比,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省去了传统针织过程中的缝合等环节,使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另外,这种新设备的材料适应性也更好,无论是羊绒、羊毛还是其他材料,只要原料能制成丝状,它都能织成成衣。

“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新设备的用工数量也明显减少。”朱立先说,服装生产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近年来,用工难、熟练工人老龄化、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提高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程度,企业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但在朱立先看来,生产效率高、用工少等特点还只能让工厂停留在自动化阶段。“要想让工厂成为真正的智能化工厂,生产设备必须上云。”朱立先说。

最近两年,上云成为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个热词。实际上,企业上云的形式可以细分为生产设备上云、计算存储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和生产资源上云五大类。

“相比较为通用的财务上云、人事上云等,生产设备上云面对的是产品不同、工艺流程不同、企业诉求不同的复杂条件和要求,上云方案和产品需要‘量身定制’。”朱立先介绍。

正因如此,《“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将工业设备上云,作为衡量各地企业上云工作的唯一关键指标。

盛泰公司的生产设备是如何上云的?

原来,这里的每一台生产设备上都配有一块电子触摸屏。屏幕上,设备的生产状态、工艺参数、生产进度等数据实时滚动。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工人监督或操作,生产完成后会自动提示。

单体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完成后,盛泰公司又通过专用网络,将3个厂区的700多台生产设备全部纳入一个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还可以一键操作,让空闲的设备立马动起来,实现了生产环节的互通互联。

“传统管理模式下,每台设备的运行和生产数据全由人工记录,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差错。”朱立先表示,设备上云后,相当于有了一个“智慧大脑”,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和自动反馈,每个工人管理机器的数量从4台增加到20台。

除此之外,管理平台还可以对企业的原料、生产、销售、库存等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让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数据不会说谎,相比传统生产与管理模式,盛泰公司在工业设备上云后,车间生产库存率降低40%,生产设备利用率提高10%,用工成本降低50%,生产周期缩短57%……

此类设备上云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未来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其他针织企业上云后,只要设备、管理系统一样,就能数据共享、协同生产。

“通过云端数据,可以随时看到整个清河甚至全国范围内,同平台各家上云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只要大家愿意,就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共享企业设备,共同完成订单,实现离散式生产。”朱立先表示。

3月1日,清河县盛泰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企业负责人朱立先在介绍“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摄

“天衣无缝”:“一线成型”技术与企业上云相结合

70多台,这是2020年朱立先决定在清河投资建厂前,清河规模最大的成衣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数量。

700多台,这是盛泰公司如今在清河的3个厂区所拥有的生产设备数量。

盛泰公司在清河落地建厂之迅速,产能扩大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一个外来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清河建成投产,并逐渐打开市场、扩大产能,进而成为清河成衣加工行业的“领头羊”,离不开其在制衣工艺上大胆尝试——将“一线成型”技术与企业上云相结合。

何谓“一线成型”?

朱立先介绍,按照传统制衣方式,用普通针织机来织一件完整衣服,需要先把袖子、前后片一一织出,再缝合起来。

“我们使用的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星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则省去了这些环节。只要一根纱线进去,就能织出一件完整衣服,就像3D打印。”朱立先边说,边把记者带到一台生产中的设备旁。

只见设备上的针头穿着丝线快速来回,编织成型的毛衣缓缓从机器出口处滑出,质地轻薄柔软,全衣没有接缝,可谓“天衣无缝”。从极细的羊绒、羊毛,到较粗的麻料,各种材质的线料都能在这种机器上实现“一线成型”。

“看,这就是我们刚生产出来的毛衣,走线细密、平整,整体性好。这批产品是出口韩国的,一件在那边能卖到四五百人民币。”朱立先说。

朱立先介绍,在毛衣针织领域,“一线成型”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制造技术,这种生产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一线成型”技术生产出来的是一件完整的衣服,省去了原织片缝合的工序,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时间和用工成本。

此外,“一线成型”技术生产的毛衣由于没有接缝,能增加穿着者的舒适感,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同时,“一线成型”技术还能够大大减少废纱的生成,更加省料、环保。

朱立先告诉记者,许多老旧成衣生产设备想要上云,需要花费大力气进行升级、改造。而“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在进行设备上云时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这是“一线成型”设备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朱立先为何选择在清河投资建厂并推广“一线成型”技术?

时间回到2019年,时任宁波慈星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的朱立先,第一次来到清河考察市场。

当时,慈星公司研制的国内第一种“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正处在市场推广阶段。朱立先发现,作为“羊绒之都”的清河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羊绒原料生产基地,有庞大的羊绒客户市场和强大的羊绒销售网络,产业链十分完整。

不过,朱立先经过调研,发现成衣生产是清河在羊绒产业链上的一块短板。当时,清河有不少羊绒企业把产品运到广东或浙江进行成衣加工,再拿回来进行售卖。

“如果在清河本地建一个拥有‘一线成型’技术的成衣加工厂,既可以享受当地羊绒原料价格低廉的红利,还可以通过企业上云发挥管理和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生意人的敏锐嗅觉,让朱立先发现了商机。

2020年,这个纺织行业的“门外汉”正式注册盛泰公司,开始了在清河的创业历程。

从2021年在清河的第一家工厂投产,到2022年并购清河本地一家羊绒企业,再到目前拥有3个厂区、700多台新式机器,如今的盛泰公司已经成为清河乃至国内使用“一线成型”设备最多的成衣制造企业。

“我刚来清河时,由于是跨界,连针织领域最基本的知识,比如纱线规格、纱线成分都不了解。为了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我们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干到凌晨两三点。”朱立先回忆。

让朱立先自豪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深耕,企业不但很快走上了正轨,还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在全清河,已经有2000台同样规格的“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被推广使用,“同一朵云”上的企业越来越多,规模化、集约化效应越来越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在了解到盛泰的成功经验后,山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成衣制造企业也开始引进“一线成型”生产设备。清河这个北方小城,成为“一线成型”技术在国内的“引爆”地。

补齐短板:柔性生产助力羊绒产业补链强链

3年多时间,盛泰公司的成长与发展有目共睹。不过,朱立先对现状并不满足。

他表示,目前公司的客户还是以B端(企业和商业客户)为主,主要是帮羊绒企业做成衣加工。而盛泰未来的目标,是利用企业上云,打造自己的成衣品牌,将客户逐渐从B端转向C端(消费者、零售用户),提高利润率,实现真正的柔性化、订单化生产。

什么是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并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业内人士介绍,成衣企业是纺织行业中的最后一环。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波动较大,一旦预测不准,就会面临畅销款缺货、滞销款积压的尴尬。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电商和直播的普及,人们越发青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反映到生产制造中就体现为定制材料、小批量订单增多,柔性生产应运而生。

“以前设计师设计一件定制成衣,需要把服装分片进行打版,再缝合,从设计稿纸到成品完成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种长周期,很难适应柔性化生产的要求。”朱立先表示。

如今,上云的“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及其配套的数字化设计系统,让成衣的订单化、柔性化生产成为可能——设计师可以将设计图纸直接导入到设计系统,由AI算法将设计语言转化成机器语言,再由生产人员进行简单调整,便能直接传输到“一线成型”生产设备上进行生产。

柔性化生产通常以上云技术为支撑,使企业能降低库存积压和断货停产的风险,更好地把握市场销售机会。通俗地讲,就是卖得好、需求多就多生产;卖不好、需求少就少生产。

“清河羊绒产业规模大、链条长,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研发创新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朱立先认为。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品牌化、个性化的成衣柔性生产,正是助力清河羊绒产业补链、强链的一条好“赛道”。

在朱立先的设想中,未来要依托智能工厂的柔性化生产能力,打造C2M(从消费者到生产者)模式,通过云服务将用户需求贯穿到供应商、物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

在这种模式下,顾客通过专属App就能购买个性定制服饰:三维身形测量仪可以精确测量身形数据并一键录入,运算生成最适合的版型;手指点点,就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应款式和个性化定制项目;确认购买后,订单发送至上云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进行处理。

这种模式背后,则是一个庞大的柔性供应链——统一配置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加盟云工厂、稳定的原料供应商、高效现代的物流仓储系统等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上云。

朱立先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未来在我们的云平台上,会有全世界许多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款式。假设一个客户看中平台上某位设计师的衣服,他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下载这个模板,并进行个性化修改,然后系统会寻找离这个客户最近的采用慈星智能化生产设备的代工合作伙伴进行生产。”

在一些人看来,朱立先的设想似乎有些遥远。但实际上,在国内一些头部服装企业,这种柔性化生产模式已经开始落地。比如国内著名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就由过去的期货式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现货式敏捷制造,其产品生产交付周期已缩短至7至14天。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清河企业意识到企业上云的重要性。我预测,清河未来将拥有超过5000台上云的‘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清河羊绒在制衣方面的短板将被补齐。”朱立先说。(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相关

柔性生产,究竟“柔”在哪儿

过去,消费者通常是“厂家生产什么就买什么”,相较于这种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消费模式,近年来,人们对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

但传统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模式中,批量越大、生产效率越高,因而生产线相对固定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需求。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企业上云、“互联网+”为制造业带来更多可能。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让“个性定制”“一件起订”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变为现实。

受市场的影响,近年来,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服装、食品等,都有柔性制造的现实需求。国内一家饮料集团的负责人曾表示:“每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需求,比如我,可能喜欢粉红色的瓶盖、绿颜色的内容物,这些怎么去做出来呢?这就要对我们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有一个很大的跨越或创新。”

有关专家表示,柔性制造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是生产管理理念的革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品质,还有个性化、差异化、限量版。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生产企业一次接一两万件订单、一个月做完的刚性生产策略必然要向一次接手几十件甚至一两件订单、几天做完的“小单起订、快速反应”模式转变。

“过去是只管埋头干,凭经验生产,现在通过给消费者画像、销售数据分析来驱动制造。”浙江温州一家制鞋企业将生产线升级成模块化布局的柔性生产线后,一旦预测到爆款,“哪怕50双鞋都可接单,最快7天就能出货,生产变得更加弹性高效。”

实现柔性生产,离不开数字化驱动。其基础就是数据。

当下,在产品开发环节,一些企业已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通过数字化智能评估实现“以需定产”。例如,在一汽红旗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工厂,高柔性生产线使工厂实现了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多品种混线生产,并预留了扩能空间。

专家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系列产品。在定制的情况下,每笔订单的产品参数可能都不一样,若完全依赖人工,不仅工作量巨大,也很容易出错。因此,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实现快速、高效柔性生产要求的重要保障。

把客户的个性化订单转成批量化工单,是柔性制造的重要一环。为此,已有不少企业上线了智能化系统,可综合客户交付要求、生产资料准备情况等,进行高效的智能化排产、智能化派工。即便生产线上有上百种产品,每一种只有一两件的需求,系统也能对其进行最优分解组合,保证生产有条不紊。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柔性制造将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