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调查丨寻找数字化时代新“年味”

2024-02-22 08:05: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月15日,游客在承德“盛世山庄”2024故宫·避暑山庄·新春灯会赏灯。 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摄

【阅读提示】

贴上创意十足的磁吸春联,穿上国风韵味的马面裙,孝敬长辈一款智能手环,再去新春灯会观看一场炫酷的无人机表演……这个春节,从新装饰、新服饰到新年俗、新年货,新的“年味”就这样走来。

盘点这些新“年味”,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什么,而其中不变的又是什么?

2月8日,石家庄市万象城一家超市内,正在售卖琳琅满目、设计感十足的新年装饰品。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摄

国潮设计拉满春节“仪式感”

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今年春节,创意百出的磁吸春联、国潮春联,给许多家庭贴出了不一样的新“年味”。

“我家今年的新‘年味’,是这副磁吸春联给的。看,轻轻一贴,自动吸附,吸歪了还可以轻松调整。”2月15日,石家庄市民王晓岚向来拜年的亲戚们“炫”起自家的磁吸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历来是与“年味”紧密相连的年俗标志和文化符号。过去,不管是纸质春联还是绒布春联,粘不结实容易掉,粘太结实揭取时门上常留胶痕。如今,春联粘贴上的这个小痛点,被磁吸设计轻松化解。

不仅是材质升级了,如今的成品春联,在内容上也越来越富个性创意。

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瘦比南山小蛮腰”,横批“福瘦双全”。春节前,决心减肥的唐山市民陈梓玉特意从网上选购了一套创意春联,“每天进家看一眼,让春联说出我的心声”。

在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上,类似这样的创意春联还有很多款。“吾心安处是吾家,只生欢喜不生愁”“挣大钱要啥有啥,走大运想啥来啥”……这些春联不再刻意追求对仗的工整和辞藻的华丽,而是用更平实直白、活泼俏皮的方式表达新年愿望。而一款“哈哈”对联——上联七个“哈”,下联七个“哈”,横批还是“哈哈哈哈”——干脆在很多商家都卖断了货。

如今的春联除了磁吸等易贴的材质、个性化的联语内容外,还有许多在外观设计上也越发精致,甚至有了与创意IP联动的国漫春联。

今年,在淘宝售卖装饰品的石家庄商户林怡霞,就尝试签约代理了一款由正版IP授权的国漫风格春联。春联的每个字上,一只只小肥龙探头探脑,做出各种可爱的表情,萌态十足。

“这家漫画工作室在网上有几百万粉丝,今年专门设计了IP订制款春联,因为价格比较贵,我们起初还担心不好卖,没想到从腊月初八到春节,这款春联套装销售了3万多套,远超预计的1万套。”林怡霞说。

像这样有IP属性的春联,许多都是套装售卖,有贴在大门上的“大春联”,有贴在冰箱门、手机壳上的“小春联”,还有可以摆在桌面上的桌摆。

样式丰富、内容多彩、个性化十足的春联,是创意设计领域水平能力提升的缩影,更是新一代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喜爱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

“近些年国潮设计在崛起,设计理念更加开放,更关心人本身的需求,产品层次更加多元,有设计版权的IP越来越多,在市场端也受到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河北知行合一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许倪说。

新“年味”不仅贴在门上,也穿在身上。

“我站在阳和楼下美食摊位前等炸串出炉的工夫,环顾四周大致一数,就数出十几个穿马面裙的游客。”2月10日,正月初一,石家庄市民郭芳到正定观赏灯会,一路上众多游客穿着马面裙喜气洋洋出游的情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春节期间,无论是在热门景区,还是庙会灯会,马面裙都成为代表新“年味”的一种新服饰。

“马面裙的热销并不是偶然,它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满足了人们对服饰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这是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对传统文化持续深度挖掘和创新应用的结果。”许倪说。

“前几年穿汉服出现在博物馆里,‘回头率’还很高,会被问是不是要拍戏。这两年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穿汉服的越来越多,也成了博物馆里一道风景。”在河北一家县级博物馆工作的汉服爱好者范珊珊说。

除了马面裙,还有一系列国潮配饰。从江苏回乡过年的石家庄人刘沛泽,就特意提前从淘宝上买了十几种国潮发饰,分送表姐、堂妹等一众亲戚,备受欢迎。

“装饰华丽的马面裙,玲珑精巧的国风配饰,显然跟春节的喜庆气氛更配,即使是平时不轻易尝试汉服的人群也更能接受。”范珊珊认为,这些饱含新“年味”的服饰配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于时尚和个性的追求。它们往往具有新颖的设计,能够体现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

“从新春联、国风服饰的流行也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欣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这也是‘年味’又回来了的重要原因。”范珊珊说。

2月10日,唐山南湖春节灯会,游客观看无人机飞行表演。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子一摄

现代科技拓展年俗新场景

2月13日20时,2024唐山南湖春节灯会现场,伴随着恢宏大气的配乐与旁白,无人机编队化作一条盘旋的巨龙,天空为幕,光影为笔,吸引现场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在持续12分钟的飞行表演过程中,无人机编队不断在空中变换各种图案,有红旗飘扬,也有漫天星火,南湖的地标雕塑“丹凤朝阳”也出现在空中,一条祥龙绕柱而飞,场面颇为震撼。

观炫酷表演,赏璀璨花灯,唐山南湖春节灯会,传统与科技碰撞出新“年味”。

“哇,飞起来了,真漂亮!”观看无人机表演,5岁的天津小游客豆豆兴奋地高喊。豆豆的母亲李亚坤告诉记者,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有关南湖灯会的视频,他们一家4口为此专程从天津赶来唐山。

“现场看无人机表演很壮观,花灯比以前看过的设计更逼真,色彩的搭配也更富美感,这是我逛过的最棒的一届灯会。”李亚坤赞叹不已。

南湖灯会已举办五届,今年是首次引入无人机飞行表演,震撼的视觉效果,体现着满满的科技感。2024架无人机同时飞行表演,进行3D立体舞步编排,平均不到1分钟就要变换一组图案,最大的图案有400米长、150米宽,无人机间距保持在1米,飞行速度可达每秒5米,这对编程与系统载荷等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今年的灯会将传统年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有无人机飞行表演,还有《龙的传人》主题光影秀等30项互动和演艺活动可游玩体验。”唐山文旅集团项目总监周常立介绍,南湖灯会期间,原定共举行15场无人机飞行表演,因前期表演受到游客好评,又临时增加了11场。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节日,更是文化身份的认定、核心价值的认同。时代变迁,人们对庆祝活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科技元素的加入,满足了人们对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文化体验的需求,变化的是形式,而节日的内涵未曾改变。”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兰说,新科技激活了传统文化,让传统年俗以更多元、立体、鲜活的形式呈现,为现代人带来了新“年味”。

不仅是在唐山南湖,今年春节,数字化技术为河北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注入了不少新活力。

秦皇岛北戴河新春灯会同样精彩不断,无人机灯光秀、主题花灯展、非遗展演等让游客流连忘返;

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夜空中上演了明灯丹凤演出,上百架无人机组成的孔明灯阵,伴随着炫彩翔凤在凤鸣声中盘旋空中,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

…………

“新‘年味’里,依然承载了‘和合’的节日内涵,不仅体现出节日的生命力,也彰显着传统的力量。”马兰认为,科技加传统民俗,拓展了技术应用和消费市场的新场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新科技的应用有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文化内容的展示与传播。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赋能、科技赋能,可促进文旅产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等创新,丰富产品业态,拓展消费空间。

需求多元推动年货新变迁

“快尝尝这道清炖胖头鱼,咱这次年夜饭可是头回吃上鲜鱼。”2月9日除夕,年夜饭的最后一道压轴菜上桌,62岁的衡水冀州王道口村村民冯洪暖忙张罗着家人品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着“年年有余”。但往年,冯洪暖家年夜饭餐桌上的这道鱼一直都是红烧,今年还是第一次清炖。

做法的变化,源自家里人今年置办的新年货——一条充氧装野生胖头鱼。

冯洪暖解释,因为生鱼不能久放,往年她买了鱼都是先过油炸一下再储存起来,可这样处理后,做法也基本只能红烧。但今年春节,家里人提前网购了一条充氧装野生胖头鱼,冯洪暖做鱼,不仅再也不需要预处理,做法上也有了更多选择。

一条鱼,于细微处折射着今年春节的年货清单之变。

春节置办年货,一直是中国寻常百姓家的一件大事,也是极具仪式感的“年味”所在。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关于年货置办什么,人们的回答可能很统一——对于普通百姓,年货是一桌平时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是心仪很久甚至多方寻觅终于买到手的新衣裳。

时代变迁,伴随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虽然仍在准备年货,但内容却与以往大不相同:

从传统的花生、瓜子、糖果,到有机食品、进口水果、国潮产品,从全家出动购物到一键下单、送货上门……如今的年货清单,品类繁多、选择多元。

虽然传统年货仍是过年必备品,但人们对年货的需求却不再仅仅局限于吃穿,而更多地转向了对情感、社交和个性化表达的追求。随之,一些新的商品,如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等,也被很多家庭纳入年货之列,成为过节佳品。

而今年春节,又一种新年货,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春节的氛围不光线下有,线上也不能缺。我提前用5岁小外甥的照片制作了一些拜年表情包,还买了一些龙年特有的祝福表情包,只要几块钱,又应景又有新意。”26岁的石家庄市民刘天雨说,今年春节她制作的拜年表情包,成了亲友微信群里的“显眼包”。

不光是拜年表情包,视频平台会员、新年主题手机壁纸、微信红包封面、AI拜年视频、AI个性化定制新年祝福等电子年货,也被很多年轻人视为过年“硬通货”。

电子年货的兴起,反映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深度渗透,也让春节这一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充盈着年轻人的消费时尚和审美需求。

不断更替的年货清单,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藏着一个家庭对新年的期盼,更藏着日趋多元的消费需求。

2月12日大年初三,61岁的唐山市民张树英和老伴,戴上了女儿女婿亲自给他们挑选的一款智能手环。

“这个手环能实时监测心率、血压及睡眠质量,有了这个,我们放心,孩子也放心。”张树英解释,女儿在外地上班,平时难得回来,自打两年前自己做了心脑血管手术,女儿就更加惦记她的身体。

“女儿过年回来一听我说最近睡眠不好,马上就带我们到实体店买了手环。”但张树英心里明白,自己睡不着觉,更多的是因为过年能见到女儿,满脑子想的都是给女儿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心情太激动导致睡眠不好。

新科技、新设计催生了新“年味”,但春节承载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并没有变。(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常方圆 周聪聪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